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他玩了一个礼拜”和“他耗掉了一个礼拜”中,“一个礼拜”分别充当_____和_____两种句子成分。

【答案】补语:宾语

【解析】前者“一个礼拜”是动词“玩”的时间补语,后者“一个礼拜”是动词“耗掉”的受事宾语。

2. 汉语联绵词在语音上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答案】双声; 叠韵

【解析】联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3. “蛐蛐唱着曲儿”中有_____个音节,_____个语素,_____个词。

【答案】5; 5; 4

4. 金文主要指通行于_____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答案】西周

【解析】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5. 我国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有很多民族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例如藏语属_____语系的_____语族,壮语属于_____语族,苗语、瑶语属于_____语族; 维吾尔语、蒙语属_____语系; 台湾原住民的阿美语,布农语属_____语系。

【答案】汉藏、藏缅、侗台、苗瑶; 阿尔泰; 南岛

【解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个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我国境内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除汉语外,属藏缅语族的有藏语、彝语、景颇语、羌语、纳西语等; 属侗台语族的有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等; 属苗瑶语的有苗语、瑶语等; 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塔尔语等; 蒙古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等; 属于南岛语系的有阿美语、排湾语、布农语、邵语、邹语等十几种语言。

6. 粤方言以______话为代表

【答案】广州

【解析】粤方言是中国七大主要方言区的方言之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州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7. 词汇的基本属性为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系统性、历史性、多源性

8. 与自由语素相对的是______语素。

【答案】不成词

【解析】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按照语素的构词能力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种,成词语素即自由语素,是指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必须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不成词语素义可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 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称词缀。

9. “学习文件”是歧义结构,产生歧义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结构关系不同。

,还可以切分成【解析】“学习文件”既可以切分成动宾结构的谓语短语,相当于“学什么”

定中结构的名词短语,相当于“什么文件”。

10.古代汉字的发展,是在表语素义的象形字、_____字、_____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之后大量运用______手段造字。

【答案】指事、会意:转注

【解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字形也要表音,但是它们的字形是先记录字义,然后通过形义一起去表汉语中的字词或语素音。

二、简答题

11.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

而把主语省略了。②句、③句是不一致的,②句“通过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使……”的行为主题不是学生,所以不能说“通过学习,使学生……”。同样,③句“通过实践”的行为主体是学员,而“帮助……”的主体不是学员,所以也不能说“学员通过……,能够帮助学员……”。②句的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掉“通过”和“学习”后边的逗号,由“学习”做主语; 另种是去掉“使”,由“学生”做主语。③句可改为“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学员能够明确目标……”。

12.你如何看待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请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例子简要阐述。

【答案】(1)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差别

①三者的含义不同

a.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b.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 它既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c.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包括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的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它是由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

②月者的语法作用不同

a. 从词的定义来看,用能否“独立运用”(单说单用)来区分语素和词,用是不是“最小的”(不能扩展)来区分词和短语。例如:他又来送信了。“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余下的“又”能单独做句法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也是词。这种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就是剩余法。所以句子中的成词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b. 区分词和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不论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开关”作为一种电器的名称,是一个词,在“我买了一个开关”这个句子里,它是作为一

,个整体来运用的。如果分开,例如“这种装置开和关都很自由”“开、关”成了表示动作的两个

词,同合在一起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了。同理,“骑兵”不能扩展,是一个词,“骑马”可以扩展

,便是短语。,在“这件事,我很头痛”中不能扩展,是一个词; 在“我(“骑了一匹马”)“头痛”

,便是短语。这种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或今天头痛”中,可以扩展成“我今天头真痛”

插入法。

(2)词、语素和短语之间的联系

语素、词和短语是语言的重要语法单位,分别是由较小的一层组合成较大的一层,由语素组成词,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短语,三者是不同层次的语法组合单位。如语素“鲜”、“花”组

,而这一次由可以和其他的词组合成短语——“美丽的鲜花”合成词“鲜花”。

13.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答案】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