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7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31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47 2018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63

一、名词解释

1. 裴李岗文化

【答案】裴李岗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年代距今9000~7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此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石磨盘和石磨棒最具特征,总体比较精致。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套出现。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己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其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裴李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当地人己经懂得畜牧和耕种。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主要农作物是粟。

2. 昭宣中兴

【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3. 《洛阳伽蓝记》

【答案】《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洛阳城内外伽蓝(佛寺)盛景及豪门权贵、僧侣地主之骄奢的书籍。该书共5卷,由杨街之撰写,内容涉及政治、人物、地理、传闻、风俗、艺术、苑囿建筑等,并记述了当时繁盛的商业、贸易及外商活动情况,载有尔朱荣之乱。该书所引用的《宋云家记》是研究中西交通史重要资料。后世的注本颇多,以清代吴若准集证校本为佳,近人周祖漠、范祥雍均有校注本,考证颇精详。

4. 远交近攻

【答案】远交近攻是指战国时秦相范唯提出的兼并战争的策略。也是兵法“三十六计”的一计。大意是从地理上考虑,攻打位置稍近的国家而结交位置稍远的国家。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范雎为相,采纳了此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范雎认为,如此“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能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占的土地。远交近攻之策对秦最终统一六国具有深远意义。

5. 郑州商城

【答案】郑州商城是指商代中期都城遗址。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周长7公里。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在城门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有数十座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区。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相当高的水平。在宫殿区附近,还发现了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在城外有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其中手工作坊包括铸铜、制陶、制骨等。这座城邑始建于商代早期,沿用时间较长,应是商王国的首都或别都。

6. 道家

【答案】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它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四大派。

7. 庚戍之变

【答案】庚戍之变是指明代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庚戌年,故名。俺答汗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率各部,迫切要求与明贸易。他向明称臣纳贡,希望扩大和增加交易。但明廷害怕土木之变重演,加以拒绝,并杀来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军犯大同、宣府,大同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八月,俺答移兵东去,入古北口,杀掠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入内地,京师震恐。明世宗朱厚熄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明援军虽五万余人,但皆怯战,又缺少粮秣。严嵩也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俺答兵自白河渡潞水西北行。此前,俺答已引兵夺白羊口,以西走塞外,而留余众于京城外,以为疑兵。但白羊守将扼险防御,俺答不得出,乃复东向南,仍由古北口出塞。九月初,蒙古兵全部撤退。

8. 代田法

【答案】代田法是指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此方法。其主要措施为把一亩地分成三刚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体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刚里,这样作物人土深,抗风耐旱。加之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解到三解。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早、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侯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9. 终始五德说

【答案】终始五德说是一种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循环的历史观念。终始五德说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所创立,盛行于秦汉时期。邹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自然哲学解释王朝更替的历史原因,故名五德。他认为帝王受命统治天下,均有一定的年限,到期则以五德的顺序转移政权,成为终始。天命以符瑞为标志,受命帝王必须以所凭之德改正朔、易服色。后刘向、刘散父子又确立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顺序。其后相生说成为俄纬神学历史观之核心,主宰了后汉的思想意识领域。五行与朝代相对应,秦始皇采纳了终始五德体系,阴阳家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并且按照水德的相关理论设计王朝的政治制度。数用六,颜色尚黑,水德尚刑法,以酷法为治。

10.《水经注》

【答案】《水经注》是北魏哪道元所撰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为东汉桑钦撰,记载全国水道137条,每条水撰为一篇,记其源流和所经地方。郦道元为之作注,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自成巨著。全书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补以支流小水共1252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又详记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历史情况,以及名胜古迹等,对有关史事多所考证。《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名著,文笔生动流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1.常平法

【答案】常平法是指唐刘晏推行的稳定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其主要措施为:①在各道设巡院,以勤廉干练者为官,让其随时上报当地物价的涨落,政府如遇贵则卖,遇贱则买; ②让其每旬每月上报各州县的雨雪天气丰歉情况,在丰收地区,便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买粮食; 在歉收地区,则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卖粮食。这样就使政府能及时调整物价,稳定市场,政府也获得了大利。此法主要是结合市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2.商鞅变法

【答案】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分两次进行,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①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②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公元前350年,进行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②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③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④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各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二、简答题

13.简述元朝制度建设的特点。

【答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它的制度建设是其统治特点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