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上层建筑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2.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3. 生产方式

【答案】生产方式是指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 因果联系

【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5. 意识

【答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两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6.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本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7.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同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 人的自由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简答题

9. 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小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答案】(1)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出来如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剥夺、经济战争等这些弊病,抑或是经济危机也好,这些同资本主义本身的制度体制小无关系。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

(2)资本主义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3)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现在发展到高度垄断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我们都看到这个社会伴

随着各种危机与动乱,当然资本主义当政者每次又都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方法,从短时期来看有利于其统治,但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是不可调和的,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马克思就是在看到资本主义各种弊病以及问题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

(5)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用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分析。应该以前进中带有部分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项事业正逐步完善这恰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力量和适用性,今后道路将越走越宽阔,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中国继续得到发展。

10.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案】(1)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产生和增殖的规律。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②实现这一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的手段,就是资本家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决定的。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展开的。

(3)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运动过程。

①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②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

③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灭亡。

1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答案】(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共产主义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和首要特征,其他特征都由此产生。

(2)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是一切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归全社会直接占有。与此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是社会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自觉地建立起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3)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