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大学专业学位中心446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之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雅典卫城
【答案】雅典卫城是指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前580年,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它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组成,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
2. 罗马五柱式
【答案】罗马无柱式是指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斯干柱式和混合柱式,其中前三个是罗马继承的希腊柱式,后两者是罗马在原基础是创新的新柱式。
3. 人首翼牛像
【答案】人首翼牛像是亚述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的石板雕刻,它有正、侧两个面,正面圆雕,侧面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转角一条两面共用,一共5条腿。人首翼牛是亚述常用装饰题材,象征睿智和健壮。
4. 圣魏塔莱教堂
【答案】圣魏塔莱教堂是大约建于公元540~548年,位于拉芬纳的一座拜占庭建筑。该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形平面,这种平面很容易被扩展成正方形或其他多边形,后来穹顶也转化为多边形式,因为只要在正方形的四角加斜梁,就可以容易地形成八边形。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无法承受穹顶的重量和侧推力,因而教堂顶部就改由陶制或木制的结构支撑,屋顶形态也转化为两坡或金字塔状的尖屋顶形式。
二、简答题
5. 简述太阳神庙的空间艺术手法。
【答案】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取代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太阳神庙的形制是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各种建筑物,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逐层缩小,门前增加方尖碑。
太阳神庙的空间艺术手法有:
⑴门
门采用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
(2)圆雕坐像
平正阔大的梯形石墙、浑圆的雕像和方尖碑之间产生强烈对比,特点鲜明,形成丰富多变的构图。
(3)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
夹道的圣羊像行列,有连续超过lkm 的。它们除能酝酿宗教气氛外,还能夸大道路的长度以及方尖碑和石墙的高度。
(4)色彩
石墙上满布彩色浮雕,墙前圆雕也着彩色。方尖碑的锥形顶子上包着金箱。檐头彩旗猎猎。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5)院落
院落三面围着柱廊,从侧高窗进来的光线被窗棂撕碎,散落在柱子上和地面上,缓缓移动,增强大厅的神秘气氛。
(6)大厅
正中三间顶上画着飞翔的鹰隼,这是皇帝的表记。其余部分顶上画的是暗蓝的天空和金色的星。中央柱子的柱头是盛开的纸草花,其余是花蕾。柱厅像浓密的纸草丛,在夜色中幽深莫测。
(7)大殿
大殿里布满深凹的彩色浮雕。浮雕题材大多歌颂皇帝的武功神力。皇帝像很大,更使朝拜者自觉渺小无力,皇帝扮演着操生死予夺之权的“万能者”角色。
6. 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什么时期?
【答案】哈特什帕苏墓建造于新王国时期(第18~第20王朝),即B.C1567~B.C1085年。哈特什帕苏墓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女皇哈特什帕苏的陵墓,位于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的北边,这个建筑群的布局和艺术构思同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基本一样。建筑规模更大,正面更开阔,和悬崖的结合更紧密。轴线更长,并且多了一层前沿有柱廊的平台。
7. 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答案】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河流域的发展规律与古埃及基本相同,而伊朗高原的崛起稍微迟后。
(2)两者的宗教基本上是信奉原始的拜物教,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它们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
(4)两河下游的高台建筑、叙利亚河波斯的宫殿,特别是壮丽的新巴比伦城是其代表性成就。
8. 为什么说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里程碑建筑?
【答案】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里程碑建筑的原因有:
(1)圣彼得大教堂是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的集中体现。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
(2)在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争斗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圣彼得大教堂的损害,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
(3)圣彼得大教堂鲜明地反映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性的社会斗争,反映着这个时代的巨人们在思想原则和技术原则上的坚定性。
三、绘图题
9. 雄师凯旋门。
【答案】
图
10.埃及神庙大门.
【答案】
图
四、论述题
11.罗马大角斗场下部三层为何种柱式?为什么说大角斗场代表着古罗马最高的建筑成就?
【答案】(1)罗马大角斗场下部三层的柱式
罗马大角斗场下部三层的柱式由下而上依次为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式与科林斯柱式。
(2)大角斗场代表古罗马最高建筑成就的原因
大角斗场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它代表着古罗马最高的建筑成就。它的形制完
善,在体育建筑中一直尚用至今,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它雄辩地证明着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