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外语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叫做______。

【答案】双语现象

【解析】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这种现象由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和外语教育而产生。

2.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脱落四种。「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同化; 异化; 弱化

【解析】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3. 一个语法范畴包含的语法意义至少有______个。

【答案】两

【解析】这是由语法范畴的特点决定的,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必须是同一意义领域,相互对立排斥的,所以要满足相互对立,至少在一个语法范畴中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体形式。例如,数这个语法范畴中就至少要有单数和复数两个变体形式。

4. 词汇的核心部分是______词汇。

【答案】基本

【解析】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其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5. 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______。

【答案】社会的发展

【解析】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二、名词解释

6. 语境

【答案】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也称“言谈现场”。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作为语境的背景知识可以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知识之外的生活常识和社会文化知识。

7.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l],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8.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卜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例如,黑话、行话和官腔等等。

9.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10.内部屈折

【答案】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 。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 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三、判断题

11.层次性是任何语言系统都存在的突出特征。

【答案】正确

【解析】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12.人类语言具有双重性,也就是具有语音和意义两种系统。

【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语言的双重性是指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

四、简答题

13.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

(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3)在阅读写作中,语言也发挥着其人际互动的功能。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但是每个阅读者就是话语的接受者,写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4)在话语环境中,只有说话人、没有受话人时,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仍然存在。例如只有

一人独自在呼天抢地时,把天地当作受话者,语言也在表达着情感和态度,发挥着人际互动功能。

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是基础,为人际互动服务; 而人际互动功能的发挥,正是语言联系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

14.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 试举例说明。

【答案】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礼

,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记·月令》)

,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时习之”(《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

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 ”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日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

,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出的,因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 ”

,指瓷器。法语“bureau ”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而可以用“china ”

,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