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物流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ERP 对于企业的生产物流优化具有哪些影响? 企业在实施ERP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ERP 对于企业的生产物流优化的影响

与MRPII 侧重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管理不同,ERP 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使企业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集中力量在最有竟争力的环节开展业务活动,外包成为企业重要的零部件、原材料乃至最终产成品的供应来源。在实施ERP 以后,生产物流优化与采购物流优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密协调,相互配合,以降低整个企业的存货水平。

在实施ERP 以前,MRPI 工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 则能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使得管理的实时陛较强,生产物流及采购物流管理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2)实施ERP 的注意事项

ERP 是一项需要较多投入、较长时问、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其成功实施,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需要企业决策层,尤其是一把手的高度支持和直接参与,不少企业ERP 导入的失败,就是因为一把手没有直接参与或不够重视,副总经理及实施人员难以调解新旧管理模式转换过程中各部门的利益冲突;

②需要具备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数据,确保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制定健全的劳动工时、原材料消耗、资金占用、费用控制等定额标准;

③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与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才合理搭配,组成复合型团队。

2. 如果你是一个汽车货运企业的经理,你会采取哪此措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答案】作为一个汽车货运企业的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

首先,企业应合理地进行生产工厂及各配送中心的选址,以为运输合理化打下基础。对于生产工厂的选址而言,原材料消耗大的工厂应尽可能靠近原材料的产地或重要的交通枢纽; 对于产成品运输费用高的工厂而言,应尽可能靠近主要的消费地。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应适当,辐射半径应适中。在工厂和配送中心己经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实现总运输里程的最小化。

(2)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企业应根据所运货物的特点、时限要求、运输距离、企业的承受力等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中做出选择。比如,对于某种国外生产的价值高、重量轻的精密零部件,如电脑芯片而言,企业为了及时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航空运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同时,由于

重量轻的原因,单位运输费用也不会很高。再比如,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发现,就山西煤炭外运而言,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更为经济合理。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装载率是指运输工具的实际载重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与核定的载重量与行驶里程的乘积之比。提高装载率,有助于减少运输工具的空驶以及运能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比如,实施配载运输,在以重质货物(如矿石)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农副产品),在基本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物的搭运,效果显著。再比如,在装运货物时,通过利用集装化技术,可以提高运输工具容间的利用率。

(4)开展联合运输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运输,可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5)开展流通加工

开展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减少货物的重量或体积,更合理地开展运输。如将轻泡产品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再进行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 对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

(6)推进共同运输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之间通过在运输上开展合作,可以提高运输工作效率,降低运输费用。

3. 为了有效地开展国际物流活动,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为了有效地开展国际物流活动,企业需要注意:

(1)统一管理全球物流业务

当企业致力于将其供应链向国际延伸时,就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全球物流业务,制定全球物流经营战略,并对其全球的生产工厂、配送中心、采购中心进行合理布局,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物流活动效率,实现全球范围内物流费用的最优化。

(2)与少数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由于国际物流环节多、周期长、更为复杂,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应成为其国际物流活动的基本选择。强化与第三力物流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选择承担国际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时,应该注意少而精的原则,选择与少数几个有实力的第二方物流企业建立业务关系,以集成物流量,在降低物流总费用的同时提供物流服务水平。

(3)运用供应链管理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与其他国家的供应商、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企业借助合作伙伴熟悉该国物流环境的优势,避免环境中所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对企业的国际物流活动构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处理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关系时,应真正贯彻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强调系统优化与互惠互利。

(4)积极采用标准化的物流技术与设施

要使国际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积极按照物流管理有关国际标准

的要求,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托盘、集装箱、条形码技术等,以降低物流费用和货物流转的难度。

(5)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是减少由于语言不同而对物流信息构成障碍的有效手段。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逐一解决世界各国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起始投资数额较大等困难。如果能够将物流信息系统与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网,就可以及时掌握货物清关及港口、机场的实际情况,为跨国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6)合理对国际货物运输开展保险

由于国际物流比国内物流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要注意根据对货物运输过程中风险的估计选择合理的险别,对货物运输进行保险,以避免意外灾害对货物所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