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语篇结构方面除了本章所讲的以外你认为英美人与中国人之间还有什么差异?

【答案】(1)思维模式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定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但英美人则倾向分析思维,从部分到整体,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认识一般从部分开始,从经验入手经过判断推理达到对整体的认识。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带来语言上的遣词造句、语篇布局的大不相同。

(2)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不同

衔接中形合与意合。就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而言,英语与汉语所用的方法与手段有所不同。英语语法严密,重形合,各个句子、短语或段落间通常有一定的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转折、让步、条件等等。这使得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有序,其句法功能一看了知。

而汉语则很少使用连接手段,句子表面看上去松散混乱,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子或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从外表不易看出。比如,“打得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几个句子间无连接成分,是句子的意思将其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汉语的意合。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语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即英语民族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而汉语民族重悟性,注重辨证思维。

2. 为什么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国务院对于宴请曾经作过规定,你知道这些规定是什么内容吗?

【答案】(1)在我国宴请时喜欢越丰盛越好。在我国,宴请的规格与被宴请客人的身份有关。对于高贵的客人宴请时规格要高一些,对于一般客人宴请可以比较随便。我们一般的宴请至少要上七八道菜,如果是丰盛的宴会,热菜更多。而且越名贵的菜越奇特的菜越能显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饭菜一般都要大大超过主人和客人所能消耗的量,否则就不足以表示主人的好客。席间主人不断向客人劝酒,而酒常常是酒精含量比较高的白酒。啤酒和果酒近年才开始流行。

(2)国务院对于宴请的有关规定: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离休、退休人员)在国内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包括上级到下级(含到企业、事业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同级之间、地区之间公务往来、参观学习以及干部工作调动等,严禁用公款搞任何形式的宴请。

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进行上述公务活动,在住所需要就餐时,应由就餐个人自购餐券就餐,自行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按规定报销出差伙食补助费。

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在本埠不能回家或回单位,在外埠不能回住所吃饭的,可在职工食堂就餐或由接待单位供应工作餐。工作餐采用分餐制,一般不得陪餐。工作餐不准上价格昂贵的菜肴,不准用公款购买烟、酒。工作餐的金额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用工作餐的人员需按当地规定标准交纳伙食费等等。

3. 为什么我国在许多地方有送重礼的习俗?近年来有无变化?

【答案】“礼尚往来”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说来,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对方的社会地位越高,礼品就越要贵重,否则拿不出手”。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之所以重视礼物的价值与人们的等级观念有关,认为对等级高的人应该送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人并不想送贵重礼物,但是出于面子的考虑,还是不惜破费。一般来说,人们送礼为了加深个人关系,所以送礼突出个人,而不是贬低个人。对于好朋友一定要送比较重的礼物以示关系特殊。

一、简答题

1. 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哪一个更难改变?

【答案】(1)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价值观更难改变。

(2)价值观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一般说来,一个人学习异国的语言、习俗和社交规则等虽然不易,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却是极为困难的。

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的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是,仍然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这里不妨引用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加拿大心理学家Michael Bond 的一段话:“我来香港已过第15个年头了,但我仍然感到像一个初来乍到、被中国人所包围的外国人。日常社交活动中,有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事,就连在此的老年同行也还时而吃惊,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感到困惑。”接着他举出四个例子,说明他的困惑,而这些例子都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关。对于一个专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案】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你对这个问题作何分析?

【答案】在西方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常常感到孤独的原因:

(1)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家庭的重要性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中国人难以与陌生人发展个人关系。一般来说,中国人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不愿与他们交往。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比较难融入外国学生的圈子。由于朋友少,父母不在身边,再加上志不同道不合,并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