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语言学综合之语言学纲要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腭化

【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2.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卜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例如,黑话、行话和官腔等等。

就是古汉语

二、简答题

3. 有人说,汉语难学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态变化; 英语则相反,有着完美的语法形态。汉语差英语好,所以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请举出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主要理由如下:

(1)语言类型不同决定语法结构不同

①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孤立语中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变动。

②英语属于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此外,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得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

(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①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需要。所以不能以语法结构说汉语差英语好。

②二者因为语法类型不同,所以语言结构和特点不同,某种语言的产生都是与社会相适应的,都具有其使用价值,而不能说哪一个的语法结构不合理。

(3)母语的干扰

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例如,西方人学习汉语,

,意味着已经看完,再加上一个“了”,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捉摸。“这本书看了三天”

,反而是没有看完的意思。 变成“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汉人学习英语,也不习惯它的变格、变位,感到其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不如自己的语言干净利索。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

总之,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每种语言都具有普遍性的特殊表现。

4. 换喻有几种类型? 请举例说明。

【答案】(1)换喻的类型

换喻主要是按照事物间的相关联系而形成的词义的演变,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①材料一物品。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占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

②产品一地名。"china ”是“瓷器”的意思,由于古代中国的瓷器在外享誉盛名,因而后来用“China ”指中国。

③地名一部门代称。例如,中南海原是地名,后来由于国务院在此办公,则中南海就成为了国务院的部门代称。如“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等说法。

④部分一整体。例如,汉语中“口舌”是人体的器官,但后来抓俘虏也叫“捉舌头”。

,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⑤材料一产品。英语的glass (玻璃)可指“玻璃杯”

⑥地名一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5. 简述复综语词根词缀与词根语、黏着语的词根词缀的区别。

【答案】(1)复综语的词根和词缀必须连接成句使用,不能独立使用。复综语没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比如汉语动词“吃”可以独立运用,但在美洲印第安语中,根本就不能独立说出“吃”来,必须同时把谁发出吃的动作说出来,还必须把吃的对象说出来,所以一个词带出来的就是一个句子。

(2)词根语和豁着语的词缀与词根之间有较大的独立性,词缀都是附加在词根上,一个词能够区别出哪个是词根,哪个是词缀。

(3)词根语的复合词多,派生词少。词根是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词缀是不成词语素,词缀数量很少,只限于“老、儿、头”等少数几个。一般是只附加在词根上表示语法意义。戮着语中,派生词多,词根必须和词缀结合成词,词根不能单独使用。词缀数量庞大,词缀的每一种变化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多种语法意义就要用多个变词语素来表示。

三、论述题

6.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如下观点: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不存在于历时语言学中。请你结合语言事实谈谈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和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两

个方面。

(1)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首先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而音处于最下层,音位是语音子系统的最小单位,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一一音节,属于语言系统的下层一一音系层。

(2)语素与语素组成的更大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层级装置的上层一一语法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

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

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

第四级是由词组成短语构成的小句;

第五级是小句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其运转规则一一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上。组合关系是指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联想关系。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 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总而言之,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

(4)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主要是说语言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各项要素都是由于其他各项要素的存在才有意义。例如,音位的对立,汉语普通话把[p]和[ph]看作不同音位,是因为它们在汉语普通话的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价值,而它们在英语中是同一个音位,是由于两者在英语的系统中不区别意义,不存在价值。同时,语言中各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最终导致语言系统的演变。如汉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量词,进而形成固化的数量名结构,数词不再能与名词直接搭配,造成了词类系统和语法系统的变化。

(5)索绪尔主张的系统性只存在于共时语言学,是从“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这个角度衡量的,即价值只能在共时的层面上谈论。例如,在古代汉语中“涕”代表眼泪,“泗”代表鼻涕,而在现代汉语中,“涕”代表鼻涕,而“泗”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人们只能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这两个共时层面上分别探讨“涕”“泗”的价值,而不能跨越共时来看。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对系统的研究,都需要立足于共时的平面,因为索绪尔强调的是要素在系统中的价值,而非某个要素的价值是如何演变的。

(6)由于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共时系统也只能是相对的,比如人们研究古代汉语,实际上包括从先秦一直到五四之前的汉语,对其中要素价值的研究,也只能寻找一个相对共时的平面,例如,“物色”一词在先秦时期指绢帛一类的丝织品,由于人们认为拥有绢帛意味着地位高,以“物色”为礼品见到想见的人为尊重,所以到唐代时开始与“求”共用,到南宋时“物色”已经能够代表“寻找”的含义了,但具体在唐朝这百余年的时间里,“物色”一词在词汇系统中的价值是怎样的已经不得而知。

因此,应当将索绪尔这句话理解为:系统性只存在于研究者所能接触到的最近似于共时的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