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流

【答案】意识流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一种连续不断、变化不定、斩不断的“流”,像溪流一样不断地流动变化。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并不表现为一些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

2.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发散思维,也需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3.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4. 气质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我们平时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也不能

二、简答题

5. 影响长时记忆信总存储的主要条件。

【答案】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主要条件有:

(1)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复习在存储中有很大的作用,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

①复习要及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的遗忘“先快后慢、先多或少”的规律,复习一定要及时,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称为集中复习; 复习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称为分散复习。很多实验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效果好。

③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重现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看到成绩,增强信心,发现问题和错误,有利于及时纠正,抓住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使复习更具有目的性。

④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为了更好地存储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等。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自质,将使记忆力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

6. 简述在视知觉中图形组织的原则。

【答案】图形组织的原则包括:

(1)邻近性: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当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方向对图形组合也有重要意义。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7. 请简述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答案】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1)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2)组块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3)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加工深度越大,越易于短时记忆编码。

8.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

(1)建立假设

检验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1,(3)自由度为df=(2-1)×(2-1)比较计算得到的拒绝

9. 简述能力的发展趋势。

【答案】能力随个体年龄的发展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值与临界值的大小

>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也有学者认为到40岁)达到顶峰,但是,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是稳定增长的。

(4)青年期和中年期是人生最漫长且工作最有力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在25~40岁之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能力的发展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 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