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671语言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 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 ,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2.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3. 世界语

【答案】世界语是指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l887年创造的以世界通用为目的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族语言和希腊语。语法规则十六条,美语例外。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字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词根可以自由地复合成词; 派生词的构成可利用一套丰富的前后缀,方便灵活。世界语模拟自然语言,没有枯燥乏味矫揉造作的味道,简单易学。但是,世界语是一种人造的国际辅助语,它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作为人们的母语或第一语言。

4.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

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二、简答题

5.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

【答案】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在书面语中变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语境可以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的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例如,“家里门没锁。”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这一词单化。例如,上面的例句加上一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例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倾向也是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会改变。例如,“真不错,考个试还能背回一筐鸭蛋”,“不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可知,是一个表示讽刺的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4)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仅仅只反映表面的词义,而可能还会有‘定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可以补全这些含义。例如,《哈姆雷特》中王后想表达怀疑哈姆雷特杀了他的父亲时说了句“你把你父亲大大地得罪了。”这句话中的“大大”就是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6. 谈谈你对语言的“任意性”特征的理解。

【答案】(1)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含义

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语言“任意性”特征的具体反映

①相近的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其语音形式差异很大,同样表达“书”的意义,

汉语发音为,英语为"book" 。反过来,相近的发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意义完全不同。不仅是不同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形

式和意义的联系也是会变化的。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

②就单个的语言符号而言,其形式和意义的关联,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它所从属的符号系统,取决于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同样是拟声词,汉语的“叮叮当当”所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式是汉语符号系统特有的,而英语中的“Jingling ”也是模仿类似的声音,但使用的语音材料和结构方式就是英语符号系统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也好,意义范畴也好,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和符号系统的其他形式和意义相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强调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7. 有人说,汉语难学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态变化; 英语则相反,有着完美的语法形态。汉语差英语好,所以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请举出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主要理由如下:

(1)语言类型不同决定语法结构不同

①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孤立语中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变动。

②英语属于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此外,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得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

(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①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需要。所以不能以语法结构说汉语差英语好。

②二者因为语法类型不同,所以语言结构和特点不同,某种语言的产生都是与社会相适应的,都具有其使用价值,而不能说哪一个的语法结构不合理。

(3)母语的干扰

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例如,西方人学习汉语,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捉摸。“这本书看了三天”,意味着已经看完,再加上一个“了”,变成“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反而是没有看完的意思。

汉人学习英语,也不习惯它的变格、变位,感到其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不如自己的语言干净利索。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

总之,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每种语言都具有普遍性的特殊表现。

8. 为什么说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这主要是由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共同决定的。 (1)语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