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J 清、姿态、病症、口峭、气味等。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不尔则把非语言符号称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

2.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thethirdpersoneffect )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3. 全球化

【答案】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全球化一词近年来变得流行。政府决策者、政党领袖、工商界、学术界、工会领袖以至大众传媒无不谈及全球化的影响及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许多人视过去_十年国际贸易及投资增长为全球化。全球化正在推倒各国疆界,使全球经济一体化。有些人把全球化喻为“地球村”。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4.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是指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确是实际可见的。所以行为主义只看“怎么做”,而不管“怎么想”或“怎么说”。这种取向尽管有其偏颇之处,但也确实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5.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

【答案】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 )是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结构主义学说的开创者,其符号理论促进了符号学科的建立。

索绪尔1857年生于日内瓦,1878年发表了《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则系统》。1881年他到法

国巴黎,在整整十年间他培养了梅耶、格拉蒙等语言学家,建成了法兰西学派。1907年起,他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索绪尔去世后,他的学生根据同学们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及其它材料编辑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于191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此书曾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影响遍及全世界。

6. 拉斯韦尔

【答案】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是宣传分析方法的创始人,在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力一面贡献重大。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力一面:①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②他提出了著名的“SW" 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拉斯韦尔的主要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与公众舆论》、《世界传播的未来:质量与生活方式》、《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等。

7. 民主参与理论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8. 《阿尔及尔宣言》

【答案】《阿尔及尔宣言》是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的一份有关国际信息传播体制的宣言。其内容为:现存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存的传播渠道。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二、简答题

9. 简要说明什么是人际传播。

【答案】(1)人际传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所以又称面对面传播或人对人传播。人际传播的实质在于人们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而人际传播就属于这众多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经由符号建立起来的。用施拉姆的话说,“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一些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称为人际传播。

(3)人际传播需要在一种相同、相通或相似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会导致传而不通。这里说的经验范围,是指人们由于各自的性格、环境、经历及教养而形成的对人生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累积经验,它包括生活阅历和知识构成两个方面。在人际传播活动中,各方的经验范围彼此重叠得越多越好。重叠得越多表明信息流通中的阻碍越少,而重叠得越少显示困难越多。

10.符号意义的语义学、逻辑学、符号学分类分别有哪些?

【答案】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极为广泛的含义。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 和事物Y 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X 能够指代或表述Y" ,那么事物X 便是事物Y 的符号,Y 便是x 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符号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来把握意义的特征。

(1)符号意义的语义学分类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 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2)符号意义的逻辑学分类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列举出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青年人、老年人等,它的范围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一切人。

与此相比,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如“人”的内涵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界定。确定外延和内涵,是为事物的概念下定义的两种基本方法。

(3)符号意义的符号学分类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与意义区分无关的因素一般不包括在内。

11.简述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

【答案】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的主要特征包括: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 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