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 2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 24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 45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 69

2018年聊城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 90

一、单选题

1. 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教学原则的考查。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并根据需要准确而及时地再现和运用。

2. “壬子癸丑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体系有( )学校。

A. 一类

B. 两类

C. 三类

D. 四类

【答案】B

3.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 “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4.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Ⅰ.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 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 Ⅰ、Ⅱ

B. Ⅱ、Ⅲ

C. Ⅲ、Ⅳ

D. Ⅰ、Ⅳ

【答案】A

【解析】作为专门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聘用、解职的专业权利不受专业外因素控制,表现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本专业资格证书,专业内部有不同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差异等。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5.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奥古斯丁

【答案】B

【解析】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就一直居住在理念世界里,并获得了关于理念的各种知识。但进入肉体以后,由于灵魂受到肉体的遮蔽就忘记了原来在理念世界里获得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办法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回忆),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教育要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也就是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眼睛向上,转向光明,看到真理、本质、共相(理念),认识最高的理念一一善。柏拉图所要求的这个“灵魂转向”,实际就是看问题的立脚点和世界观的转变。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甲提倡者,他要求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讲故事、做游戏,还有唱歌

活动; 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

6. 京师同文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 )

A. 导师制

B. 个别讲授制

C. 班级授课制

D. 导生制

【答案】C

7.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8.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