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HS25-97章的6位编码数据测度了中国出口到89个样本国的产品质量,并通过结合需求和供给角度的因素,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到不同目的市场的产品质量根据目的市场的收入水平不同而变化,收入较高的国家,相应出口到该市场中的产品质量也会更高。此外,通过考虑供给要素,发现生产率水平、生产质量的能力以及劳动与资本的投入的增加均能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本文在Khandelwal(2009)质量测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Hallak and Sivadasan(2009)双重企业异质性模型中企业生产率和生产质量能力的差异性,将供给要素纳入到出口产品质量测度以及产品质量影响因素的考虑范围。模型推导结果表明产品质量的测度需要考虑产品价格、进口关税和市场需求,并且企业生产率的增加、生产质量能力的增加、平均工资水平的提升、资金投入成本的增加和产品面临的市场需求扩大都会带来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HS25-97章6位编码产品数据,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到不同国家不同产品的质量,并通过汇总质量到行业层面,利用行业层面的生产率、平均工资、利息成本支出、固定资产投资、R&D研发经费和R&D研发人员数的面板数据,进行面板分析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命题和推论。
本文通过综合考虑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出口质量的决定作用,更细致全面的测度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对文献仅从单一角度分析质量影响因素以及只能测度一国或者一个行业总体质量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并为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质量的提升,产业优化升级以及贸易模式的改善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