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712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2. IS 曲线

【答案】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1=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如图所示。

图 IS 曲线

图中,IS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IS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 ; 边际消费倾向β; 税率t 。

3. 自然率假说

【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但是就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其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小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4. 引致需求

【答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众多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收入。同时,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因而消费可以近似表示为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用公式表示为c=α+βy 。其中,。为消费者为满足基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消费部分;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收入引致的消费,是边际消费倾向刀和收入Y 的乘积。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为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盈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6.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各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

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二、简答题

7. 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Y 0=10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 增加0.05,政府购买增加50,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答案】设原税率为t o ,原税收额T o =1000t0,那么根据题干有新税率t'=to +0.05税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假定减少的收入为,故税率提高后国民收入为

税收变动量为:

预算盈余变动为:

可见预算盈余减少了。

8.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答案】(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违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因而新税收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