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通大学语言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2.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3. 《經籍纂詁》
【答案】《經籍纂詁》是由清代阮元主编的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它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106韵编次被释的字; 以一韵为一卷,全书106卷,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对这个字的解释。这对我们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4. 诗词曲语辞汇释
【答案】《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的一本典籍。近人张相所著,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释单字、词语五三七项,附目六百有余。每条排列的次序,先诗后词再曲,引证相当丰富,对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参考价值。《诗词曲语辞汇释》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有时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于词源(或语源)的探讨和语法的分析。被解释的单词或词组,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这部书能帮助读诗词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使用这部书时,可利用书末附载的笔画索引进行查阅。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末及死,吾子勉之。 ..
【答案】(1)即:动词,走向。
(2)勉:努力。
6. 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答案】險:难走的路。
7. 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8.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答案】作:兴起。
9. 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答案】说:喜欢,后来写作“悦”。
10.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且:而且,连词。
三、简答题
11.谈谈下面几个汉字在六书上的形体结构特点。
行 徒 役 街 衍 徕 微
【答案】(1)行: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作“”,本义是道路。
(2)徒:形声。从辵(chu ò),土声。本义是步行。
(3)役:会意。从人从殳(sh ū)。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
(4)街:形声。从行,圭声。本义是四路相通的大道。
(5)衍:会意。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
(6)徕:形声。从彳(chi ),来声。本义是到来,与“往”相对。
(7)微:从彳(chi )(wei )聲。本义是隐秘地行走。
四、分析题
1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用现代汉语解释相关部分。
(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2)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于诸侯。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5)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6)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答案】(1)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也就是给……喝。
(2)臣:名词用如动词。可译为“称臣”。
(3)朝: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朝见”。
(4)①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少”。
②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轻”。
(5)免: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脱身”。
(6)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13.按顺序写出上古三十韵部的名称
【答案】古韵三十部是针对上古音中的古韵进行研究所作出的分类,其各韵部名称及分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