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1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1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9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618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8

一、名词解释

1.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2. 俄狄浦斯情结

【答案】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介于心理学、精神病学与文艺美学之间的专门术语。它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情结源于古希腊神话,恋母和拭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中文语境有时也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3. 《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4.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

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二、简答题

5. 普鲁斯特、乔伊斯和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比较。

【答案】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乔伊斯、普鲁斯特和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大家,然而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在:

(1)乔伊斯的意识流手法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集中体现了他的意识流手法。

①拓展了意识流表现方法

小说以三个人物的意识流程为表现对象,而且描写了玛莉恩凌晨两点似睡未睡、要醒没醒时的意识活动,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梦境与幻觉,揭示了人物内心最隐蔽、最深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现代人难以言传的心灵痛苦。

②语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实验,创作了一种新的意识流语体

为了追踪人物隐蔽的意识流程,小说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验,将内心独白、自由间接引语以及传统的叙事描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用高度省略和语法、句法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将各种文体乃至异国文字编织在一起,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

(2)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普鲁斯特以《追忆似水年华》而成为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这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

①由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勾起连绵不绝的回忆。

②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

③抓住不同层次的意识。他发现人的意识中存在两种或多种截然相反的情感,由前者到后者的过渡是突然的,却有着可以变化的基础。

④写出意识的自发状态,发现难以表达的心理活动。

⑤善于描写人物在某些特定情形中的状态,如嫉妒、半睡半醒、等待、做梦、孤独、离别。 ⑥写梦。他认为梦境起到象征、回忆和再现现实的作用,他又指出梦的特点是能以神奇的速度产生一种有创造力的暗示,真实地再现愿望,并能使遥远的时代复活,实现现实与想象的综合,揭示出一切我们以为不了解的东西,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一切我们以为不了解的秘密。(3)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最主要的小说家福克纳最知名的一部作品,是20世纪西方意识流的代表作之一。

《喧哗与骚动》的结构与表现手法颇为精巧,“意识流”是福克纳采用的另一种手法。在《喧哗与骚动》中,前三章就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意识的呈现来叙述故事与刻画人物的。福克纳之所以

大量采用意识流表现手法,除受乔伊斯等现代作家的影响外,主要还因为这样做能够更好地表达他所写的社会生活,能够更好地刻画他笔下的特殊人物。

6. 举例说明为什么中世纪文学(史诗、寓言、骑士文学)是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答案】欧洲中世纪文学之所以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主要是因为:

(1)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①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而后,从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又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一撒克逊、伦巴德等。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例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民族史诗。

②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 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等。752年加洛林王朝建立之后,查理大帝“还派人搜集和抄写古代抄本”。这说明,当北方的蛮族人与欧洲本土的文明人相互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蛮族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也融合在一起了。如《伊戈尔远征记》记叙征服的民族史诗。

(2)欧洲中世纪文学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来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处于中东地区的古代希伯来人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歌、小说、预言、箴言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些文学成就被收入犹太教的经典之中并随着被欧洲人变为自己的基督教教义的一部分之后,在欧洲大陆开始广泛地流传,并日益与欧洲大陆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而在中世纪欧洲占有重要地位的拜占庭文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更清楚地显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拜占庭位于从东方到西方的重要商路上,当时君士坦丁堡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这就使得拜占庭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因素的综合性特点。例如,无论是在公元7至11世纪拜占庭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时期出现的诗歌创作和散文作品,还是11至13世纪出现的宫廷小说、讽刺作品,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例如表现十字军东征的骑士文学就明显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3)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但也要看到,在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

一是基督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