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林白水
【答案】林白水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赴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苏报案”后,林白水避往日本,旋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年,他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辛亥革命后回国。1916年恢复办报活动,先后创办了《公言报》、《新社会报》(不久改名《社会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1926年因为在《社会日报》上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触犯奉系军阀,被诬指为“通敌有据”,惨遭杀害。林白水从1904年起就坚持用白话文写作,他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短长,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颇能吸引读者,在当时新闻界有一定影响。
2. 密尔顿(JohnMilton )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
3. 《华西都市报》
【答案】《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它首创“市民生活报”定位,制定“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方针,自创“敲门发行学,,,创立“区域组合城市”的新型城市报市场策略,以自身的成功模式影响、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4. 《开智录》
【答案】《开智录》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1900年11月1日创刊,是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自办的机关刊物,由郑贯公主编。其后,梁启超聘请郑贯公担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开智录》也由《清议报》报馆代印代发。郑贯公等人在《开智录》上倡言“排满革命”,企图使华侨脱离保皇派的影响。不久,《开智录》的革命倾向被保皇派发觉,郑贯公被解职,《开智录》也随之停刊。
5. “三·一”事件
【答案】“三·一”事件是在港英政府当时抑“左”护“右”、亲美拥台的立场下,“左”派报纸与港英当局发生冲突的结果。1951年12月,香港九龙东头村发生一场大火,使16000多人沦为灾民,因为这一地区的居民多为爱国拥共的工联会会员,他们怀疑大火是有目的的纵火案,遂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也大造反对港英当局的舆论。中共华南分局对此十分支持,决定于1952年3月1日派出慰问团到香港支持灾民的斗争。因此,3月1日这一天,港英政府如临大敌,明令禁止慰问团入境,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命令广东有关部门火速拦截慰问团,不准慰问团去香港; 同时通知《新晚报》立即刊登慰问团不再来香港的消息。但聚集的群众并不知内情,与港英警察发生了大规模冲突,警察开始射击造成多人伤亡,史称“三·一”事件。
6.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7. 《神州日报》
【答案】《神州日报》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刊,由于右任主持创办。报名“神州’,,是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之民族意识”。该报在“有闻必录”的掩护下,详细报道了秋瑾烈十遇害的经过和各地武装起义的消息,揭发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强凯觑我国蒙藏边疆和东北地区的阴谋,很受读者欢迎。创刊80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恢复而退出,由杨毓麟等接办。
8. 《华商报》晚刊
【答案】《华商报》晚刊是一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该报创刊于1941年4月8日,日出对开一大张,在廖承志的主持下,由邹韬奋、茅盾、范长江、夏衍、乔冠华、金仲华、胡仲持等7人筹办,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2月12日停刊,仅出版了8个月。《华商报》在宣传上以团结抗日为宗旨,创刊开始即连载邹韬奋撰写的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3个月内共发表70余篇。
9. 《中外纪闻》
【答案】《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
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十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夕,“拾议一变”。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10.《湘报》
【答案】《湘报》是湖南第‘份日报,也是维新派团体南学会的机关报,刊是湖南维新运动高涨的产物。《湘报》“专以开风气、拓见闻为主旨”,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该报的创由唐才常任主编,设有论说、奏疏、电旨、公犊、本省新闻、各国时事、商务、新书选录、答读者问等栏目,已初具近代综合性报纸的规模,《湘报》除报道各地维新运动的动态外,还发表了大量政论,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民权、平等学说进行热烈鼓吹,明确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其激进程度超过《时务报》、《知新报》和《湘学新报》。1898年10月15日《湘报》被查禁,共出177期。
11.《循环日报》
【答案】《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课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在业务上,《循环口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12.棱镜门事件
【答案】棱镜门事件是指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情报局泄密事件。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诸多秘密被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l 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一直在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
13.千龙新闻网
【答案】千龙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由北京日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社、北京晨报社等京城主要传媒共同发起和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2000年3月7日开始筹各,5月8日正式开通。千龙新闻网把北京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