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66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结合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1)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19世纪80-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落后国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恩格斯以科学的态度,对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新的论述和调整。具体如下:
①恩格斯指出:1848年《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没有错,但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潜在因素估计不足,以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即将敲响,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②恩格斯还具体分析了这5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他说,1847年危机以后的工商业复苏,是新的工业时代的开始。当时,在英国,谷物法的废除以及由此引起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给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须的全部地盘,使得它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德国在世界市场上出现得晚,1848年革命才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只是到1866年和1870年的革命才扫除了最严重的政治障碍,从而“充分发展起来’夕。也只是从那时起,德国才开始了社会经济的大变革一一工业和农业的革命,即家庭工业转化为工厂生产,农民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农业。1848年前后,美国还只是一个殖民地市场,即输出原料和输入工业品的国家,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
③他说:“美国是一个新世界,新不仅就发现它的时间而言,而且是就它的一切制度而言; 这个新世界由于藐视一切继承的和传统的东西而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旧式的、沉睡的欧洲人; 这个新世界是由现代的人们根据现代的、实际的、合理的原则在处女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恩格斯还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指出:美国正在取消保护关税制度,并且产生了地道的美国组织“瑞恩”和“托拉斯”,这是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在各种工业发明方面,美国己经肯定地起着主导作用,而德国正在同英国争夺第二位。”恩格斯预言,如果美国实行了贸易自由,那么再过十年它就会在世界市场上击败英国。
20世纪的历史证明,恩格斯的断言是正确的。恩格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策略所作的调整,应当说是实事求是的、切合实际的。这不仅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
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a.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b.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它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企业法人和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手,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
一。主要有两种形式: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a.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在这样的条件下,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加巧妙和残酷。在这方面,作为血汗工资制的“泰罗制”和“福特制”是非常典型的。
b.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下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和职工持股。
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a. 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公司内部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为生,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b.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控制企业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控制人事调动,处理劳资纠纷,因而具有控制企业的实际权力。
c.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工人阶级的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在工业和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就业的人数相对减少,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运输、邮电、贸易、金融、教育、保健等各类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大幅度上升。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a. 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b.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己不如过去那样明显; 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加强。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
a. 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的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国家权力日益集中于政府首脑。
b. 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公民在法制范围内较广泛地通过个人的政治、法律行为,或以团体、组织、政党为单位,通过集体的政治、法律行为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谋求自身利益。
c. 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法制建设,以便维护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利益的协调,缓和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作用。在法制建设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使国家权力的行使、政权结构的布局以及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各种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入法制范围。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2.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力一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①科学发展观是联系着的理论。它脱胎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局部和整体、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②科学发展观是始终贯穿着矛盾的理论。它的出现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它的又是为了解决矛盾而出现。全面持续可协调,就是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谋发展。统筹兼顾、统筹社会发展力一向中的各种矛盾,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等,善于把握主要矛盾、认识事物发展主流方向、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总览全局,统筹规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全面推进,突破重点; 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2)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各个方面深刻地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