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838阅读与写作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代表泰戈尔诗歌方面成就的作品是______。

【答案】《吉檀迎利》。

【解析】泰戈尔的《吉檀迎利》中描写对印度神的尊崇,用隐秘华美的语言对身形对人生自然的诗意描绘,他凭借《吉檀迎利》以及用美丽英文翻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 创作短篇小说《一个文官的死》的作家是______。

【答案】契诃夫。

【解析】《一个文官的死》是契诃夫于1883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小说通过切尔维亚科夫这样的小人物,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3. 司汤达把《红与黑》的副标题设为“______”。

【答案】1830年纪事

【解析】《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小说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小说展现了“19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作品的题目富有象征意义:红,象征革命; 黑,意味着王政复辟时期的黑暗统治。

二、名词解释

4.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5. 摩西五经

【答案】摩西五经是西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又称摩西五书。它们是《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摩西五经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

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

6.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7. “大学才子派”

【答案】“大学才子派”是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统称。他们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具有较深的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修养。他们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民间戏剧等各种戏剧形式融为一体,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且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颇有创新,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剧作,为英国民族戏剧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准备了条件。其代表人物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8. 《新约》

【答案】《新约》是基督教《圣经》的第二部分。新约与旧约恰成对比(即摩西之约),因为旧约不能在人的心里产生公义。基督教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新旧约以耶稣出生为界限。《新约》据传是耶稣使徒及其弟子们的著作汇编。《新约》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最初用希腊文写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使徒书信分保罗书信和一般书信; 保罗书信又分教会书信、个人书信、监狱书信和希伯来书。

9. 《云使》

【答案】《云使》是印度古典梵剧诗人迹梨陀婆写的一首抒情长诗。共125节,每节4行,分“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作中心形象是“云”。它是爱的使者和爱的象征。诗人依靠神奇美妙的想象,在雨云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又赋予它以人性和人情,借雨石的缓缓推进,歌颂印度中北部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爱的思念、焦灼与渴望。这部诗作感情缠绵,想象丰富,比喻优美,韵律和谐,代表了古典梵剧抒情诗的最高成就。自从它问世后,不断出现模仿之作,形成了文学史家统称的“信使诗”的诗体。

三、简答题

10.任举一部作品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答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像一座大教堂,各卷是侧堂。回忆往事将作品前后串联起来,而作品每一卷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又与其他部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1)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它革新了小说的观念。小说随着作者的意识展开,像流水一样,而无明确的故事情节,只在表现富有含义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号称是打败时间的小说。除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可更改外,其他的时间都不重要。另外意识流小说看似毫无章法可寻,但它是一个整体。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和《地名:名字》; 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芒特家和斯万家,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和奥黛特的沙龙; 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普鲁斯特认为四、五、六卷是“他的天才的最佳构思”。第四卷是环形结构,第五、六两卷构成一幅双折画。

普鲁斯特认为各卷的融合和一致是一种“大师手艺”。

(2)传统小说艺术的革新

①《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描写不同于传统小说他的人物戴着“上百种面具”,再逐渐脱下来,慢慢显出原形。例如奥黛特,读者最初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发现了她,这是一个“玫瑰贵妇”:然后她成了斯万夫人,由于她的无行,大家从来不肯邀请她做客,她被看作夏吕斯的情妇; 再后来她是“萨克里邦小姐”,叙述者在埃尔斯蒂尔的画室中发现了她的肖像; 她成了寡妇后,嫁给了愚蠢的福尔什维尔,也许是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在他笔下,人物是不定型的、发展的、复杂的,不能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小说中写了4代人,1820年的一代有外祖母、维尔巴里西斯夫人; 185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的父母、夏吕斯、弗朗索瓦丝、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斯万、奥黛特、维尔杜兰夫妇; 188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阿尔贝蒂娜、莫雷尔、吉尔贝特、圣卢; 1900年的一代有吉尔贝特的孩子。这4代人构成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生活在第三共和国的一个人物画廊。

②时间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式”。他发现,人物在时间上所占的位置要比“他们在空间所占的位置宽广得多”,“可能性的世界比真实世界更为广阔”,可能性的世界就是时间的世界。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鲁斯特认为真正的小说家不以日历来计算时间。除了历史事件不可更改以外,他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得相当灵活。一是人物年龄前后有出入。阿尔贝蒂娜在1897年是17岁,在1908~1909年年龄不变; 奥黛特一下子变成50岁。二是年表改变,阿尔贝蒂娜出现以后,小说采用了另一种年表,产生了无数日期谬误。普鲁斯特在时态的运用上煞费苦心。他写作时一切都已经过去,因此他用过去时。他认为在自传和日记中才用现在时,叙述必须用过去时才能进入想象,进入小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