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的小说是____。

【答案】《围城》

【解析】《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

2. 巴金长篇小说处女作是1928年完成于法国的____。

【答案】《灭亡》

【解析】巴金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

3. ____的言情小说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答案】徐枕亚; 《玉梨魂》

【解析】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4. 《新青年》从____(时间)起开始全部使用白话和新式标点。

【答案】1918年5月

【解析】《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到1918年5月起《新青年》全部以白话文编排,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一时间,标点符号风靡全国。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5. 1899年,____在文____中,发出了“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号召。

【答案】梁启超; 《夏威夷游记》

【解析】《夏威夷游记》是梁启超在1899冬赴美途中所作的日记,其中谈到“诗界革命”。他的观点为“予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佳句,一读之似在某集中曾相见者,是最可恨也。故今口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要之,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仑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6. 闻一多称田间为____。

【答案】“时代的鼓手”

【解析】田间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其诗集有《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和《给战斗者》。他所创造的鼓点式的诗,所表现的常是闪电似的感情的突击,并利用诗句的分行形成急驰的旋律。

7. 对小说的讽刺艺术多有贡献的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皮带》等。

【答案】张天翼

【解析】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他的短篇《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出走以后》《同乡们》,中篇《万仞约》《清明时节》等一大批讽刺小说的产生,标志着他的创作的大转机,即讽刺艺术个性的形成。他由此提出了反虚伪、反庸俗、反仿徨的基本讽刺主题,以及三类讽刺性人物: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形象; 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

8.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____改编为同名四幕话剧,将原作中的次要人物____提升到中心人物的地位,并赋予她以中国传统妇女的性格魅力。

【答案】《家》; 瑞珏

【解析】曹禺的《家》,虽然改编自巴金的《家》,但描写重点己经转移。不仅从以觉慧的反抗为中心转向以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为主要发展线索,而且剧作家开始努力发掘内涵的生命力量与美。瑞压是曹禺塑造的全新的女性形象,已经将繁漪、陈白露、花金子因残忍的压抑而导致的心灵的扭曲,情感、心理、性格的病态荡涤干净,也小像惊方那样“整日笼罩在一片迷离的秋雾里”,瑞环更是晶莹剔透的,充溢着“纯真”之气。

9. 1918年4月,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以“____”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答案】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解析】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意在将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结合起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0.翟秋白的____是一篇较早运用阶级分析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

【答案】《<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解析】1933年,瞿秋白编选了《鲁迅杂感选集》并作序,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从进化论向阶级论发展的鲁迅思想演变模式。

二、简答题

11.沈从文《湘西散记》《湘西》在散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沈从文描绘湘西风情的系列散文《湘西散记》与《湘西》,代表了他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是他抗战前后两次还乡的产物,具有自传色彩。《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表现为:

(1)叙述上,条理明晰

《湘行散记》《湘西》以沉江为中轴,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

(2)文体上,糕合了游记、散文、小说诸种文体因素

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还浸染了楚地的传奇,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

(3)抒情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

①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②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

③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4)结构上,构制宏大,整散有致

《湘行散记》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 《湘西》则以地理方位的迁移——由边缘向纵深转换为叙述线,将常德、沉陵、辰州直至湘西腹地凤凰连成一体。

(5)语言上,继承传统,雅俗共赏

沈从文的语言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简练流畅,平和之中自有其动人处。语言简洁而澄明,典雅与土俗并存,富丽与朴素同在。《湘西》中九篇作品,几乎无一笔空疏,言简义丰。

12.简述孤岛文学现象并简要评价。

【答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日救亡运动,史称“孤岛文学”。

(1)孤岛文学

孤岛文学是孤岛时期的文学流派,指1937年11月12日至1941年12月R 日在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内开展的抗日爱国文学运动。八一三事变后,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上海其他地区全部沦陷,这两处租界犹如孤岛一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批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坚持革命文学的光荣传统,出版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和文艺刊物,演出了不少进步戏剧,宣传抗日爱国思想,鼓舞了上海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这种局面共持续四年又一个月,因日本侵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被迫终止。孤岛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杂文和戏剧。杂文以唐技为代表,带有强烈的“鲁迅风”; 戏剧以《夜上海》为代表,反映现实、民族等主题。另外还有报告文学等流行文学样式以及黄裳、柯灵等代表作家。

(2)孤岛文学的发展状况

①孤岛文学的发展环境与概况

在党的领导下,孤岛进步作家以报刊、戏剧舞台为阵地,发表文章和公开演出,以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