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615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康德
C. 社威
D. 夸美纽斯
【答案】A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A. 改革正规教育
B. 发展成人教育
C. 实施终身教育
D. 推行回归教育
【答案】C
【解析】《学会生存》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教育应该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在当今社会里谁也不能再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或终身教育去建立一个不断演变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还明确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因此,答案选C 。
3. 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 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 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答案】C
【解析】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4.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5.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勤奋与自卑“的矛盾,这种对矛盾的积极解决有助于展出的优秀品质是( )。
A. “胜任力”
B. “忠诚”
C. “希望”
D. “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6.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答案】D
【解析】《詹姆斯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范教育模式——师资培训三段制。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使师范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体现了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接知如接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系统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答案】A
8.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夸美纽斯
C. 乌申斯基
D 福禄培尔
【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从“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所谓“泛智”是一种全面的、能为所有人所掌握的全部知识。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们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9. 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
A.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仕而优则学”
D. “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加以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区别。
10.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
A. 乌里
B. 鲍尔斯
C. 梅伊曼
D. 狄尔泰
【答案】A
二、辨析题
11.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①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