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

②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

③在智育方面,亚里十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 ④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

(2)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启示

亚里十多德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极端现象的批判。现在我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适度’、“公正”、“节制”的中道观以及和谐教育思想对如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 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呼叮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

(1)知识价值论的观点:

①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

②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它们可以自然的排列成为:

a. 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b.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c. 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d. 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e.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

③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斯宾塞提出学校应该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

a. 生理学和解剖学。是指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b. 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是指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

c. 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指履行父母责任必需的知识;

d. 历史。是指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知识;

e. 文学、艺术等。

(2)评价:

①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生活,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对英国中学和大学冲破古典教育传统的禁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②但是,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色彩。

4.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 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

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5.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

(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6. 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总统于1958年9月2日批准颁布的,共10章。其颁布的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主要内容分别为:

(1)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①国际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朝野极为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改革教育的呼声高涨。

②国内背景:19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在国际各项评估中美国学生的成绩都不高,与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在国际、国内背景的影响下,美国政府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2)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该法要求让更多的青年学习这些学科。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

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办职业技术训练,使更多的青年和成年人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或熟练工人。

③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接受更深的教育,从他们中间培养出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