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62新闻传播实务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案】传播学调查研究的过程,同其他社会科学调查一样,大致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查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调查者首先要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理论研究型的,例如“报纸和电视的议程设置功能比较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人员根据科研需要自行确定的; 另一类是实务型的,例如“XX 电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等,这一类调查大多是调研专家或机构接受媒体、企业或团体的委托进行的。

不管是哪一类调查,都要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2)实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其方法有面接法、留置法、邮寄法、电话调查等等。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行中间抽查,以保证调查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得到严格实施,保证调查质量。

(3)数据处理阶段

要把收集到的分散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使其处于一种易于把握的状态,能够基于一定的尺度加以判断。简单的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单纯统计、交叉统计,一般这两种统计的结果就可以说明许多问题,但是,在探讨较复杂的问题时还需要多变量分析等较高级统计分析技术。过去,统计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或要求调研人员要有较多的数学知识,但在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十分发达的今天,己不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调研人员所要做的,更多的是根据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来解释数据并作出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结论,撰写出调查报告。

2.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答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1)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行为的

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2)媒介:人的延伸

这个观点的含义是: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它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①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他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

②局限性:

a. 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惟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b. 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

c. 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

3. 简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答案】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己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4. 人际传播在新闻扩散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创新扩散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经过人际网络的过滤,大量信息会通过大众媒介直接流向个人,毋须经过中间人。后来的一些研究也证明,只有对广大公众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信息的扩散中,口头传播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量较多的情况下,大部分人是直接从大众媒介获得信息,而在信息量较少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从人际传播中获得信息。

5. 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答案】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发明的意义

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

②文字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问;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6. 媒介产品的特点

【答案】(1)媒介产品的含义

媒介产品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媒介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广义的媒介产品包括新闻版面、文字版面和广告版面、节目和广告时段。狭义的媒介产品指报纸、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报纸、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娱乐服务、提供各门类知识,受众付出时间和注意力来读报、收看(听)节目。

(2)媒介产品的特点

一般的产品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比如产品的依附性、多样性、可拓展性、灵活性、经济性等。媒介产品除了具备以上特征之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性。把握这些特性,有利于媒介经营者寻找提升媒介产品的途径。媒介产品的特性:

①双重性新闻事业发展一方面要注重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社会效益,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特征。新闻事业的特征也在媒介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打下烙印。对于一般的产品,企业最关注的是产品能够获得最大物质回报,即产品拥有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一些行业信奉这样一个理念一一“产品就是高利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过对于与意识形态领域有密切联系的产业来说,这一理念不具有普适性。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的产业,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其社会效益。特别是媒介产业,提高媒介产品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体现产品的双重性,并以社会效益为最卞要的标尺。

②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