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的禁忌证包括() A.全身衰竭。 B.皮肤瘙痒。 C.有出血倾向者。 D.少量腹水。 E.阿米巴肝脓肿。
男,12岁,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半年。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3.2×10/L,血小板30×10/L,治疗应首选() A.氯化钴。 B.康力龙+环孢素A。 C.脾切除。 D.泼尼松。 E.骨髓移植。
女,20岁,3个月来面色苍白,月经过多。腹股沟有1~2个黄豆大淋巴结。脾侧卧未及。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1.5×10/L,血小板20×10/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取材不满意,胸骨穿刺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纤维化。
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骨髓功能正常,造血原料充足,血细胞增殖分化未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骨髓有相当于正常造血能力几倍的代偿潜力() A.2倍。 B.10倍。 C.6~8倍。 D.20倍。 E.40倍。
患者,女性,56岁,有肝硬化病史7年余,近几个月来常感腹胀,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经B型超声证实为“肝硬化腹水”。护理人员临床观察的要点是() A.意识改变。 B.心率与血压改变。 C.腹围和体重。 D.有无并发感染。 E.水与电解质变化。
男性,45岁,一月来逐渐感到乏力,面色苍白,1周前无特殊原因,突然寒战、高热,全身皮下及口腔粘膜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白细胞0.8×10/L,分类中性粒细胞25%,成熟淋巴细胞74%,血小板15×10/L,网织红细胞0.3%,骨髓像:细胞增生极度减少,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8%,本病最可能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