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623数据结构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
A. 界地址保护
B. 程序代码保护
C. 数据保护
D. 栈保护
【答案】A
【解析】对于连续分配算法,无论固定分区或动态分区方法,程序都必须全部调入内存,不同的进程放于不同的内存块中,相互之间不可越界,因此需要进行界地址保护. 通常的界地址保护方法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考生要注意本题与虚拟存储方法的区别.
2. 在一个文件被用户进程首次打开的过程中, 操作系统需做的是( )
A. 将文件内容读到内存中
B. 将文件控制块读到内存中
C. 修改文件控制块中的读写权限
D. 将文件的数据缓冲区首指针返回给用户进程
【答案】B
【解析】概念
3. 下列线索二叉树中(用虚线表示线索) , 符合后序线索树定义的是( )。
【答案】D
【解析】线索二叉树利用二叉链表的空链域来存放结点的前驱和后继信息, 解题思路较简单。
题中所给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dbca 。结点d 无前驱和左子树, 左链域空, 无右子树, 右链域指向其后继结点b ; 结点b 无左子树, 左链域指向其前驱结点d ; 结点c 无左子树, 左链域指向其前驱结点b , 无右子树, 右链域指向其后继结点a 。所以正确选项为D 。
4. 在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端到端传输,也就是端系统到端系统的传输,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路径上相邻结点间的数据交付,这些结点包括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不能被称为端系统,因此数据链路层不满足题意. 题目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传输,会话层只是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而已,应用层只是提供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规范,都不涉及传输. 所以本题答案应该是B 项. 在OSI 模型中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到主机的通信服务.
5. 下列选项中, 在用户态执行的是( )。
A. 命令解释程序
B. 缺页处理程序
C. 进程调度程序
D. 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答案】A
【解析】题目是问用户态执行, 可见是有关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的问题。四个选项中, 用户唯一能面对的是命令解释程序, 缺页处理程序和时钟中断都属于中断, 在核心态执行, 而进城调度属于系统调用在核心态执行。只有命令解释程序属于命令接口, 可以运行在用户态, 接受用户的命令操作控制。
6. 用哈希(散列) 方法处理冲突(碰撞) 时可能出现堆积(聚集) 现象, 下列选项中, 会受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的是( )
A. 存储效率
B. 数列函数
C. 装填(装载) 因子
D. 平均查找长度
【答案】D
【解析】哈希方法冲突会使在查找冲突的关键字时, 还要根据冲突处理办法多次比较关键字, 则直接影响了平均查找长度。
7. 在一株高度为2的5阶B 树中, 所含关键字的个数最少是( )
A.5
B.7
C.8
D.14
【答案】A
【解析】根据B 树的定义可知, 跟结点最少含有max(2, (m-1))个关键字, 高度为2的阶B 树最少有(5-1)+1=5个关键字, 其中根节点含有(5-1)个关键字, 第2层结点含有1个关键字。
8. 若平衡二叉树的高度为6, 且所有非叶结点的平衡因子均为1, 则该平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 )。
A.12
B.20
C.32
D.33
【答案】B 。
【解析】本题的实际问题是, 具有6层结点的平衡二叉树含有最少的结点数是多少。
深度为h 的平衡二叉树中含有的最少结点数, 有
由此可得。对应的平衡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表示
9. 某计算机有16个通用寄存器, 采用32位定长指令字操作码字段(含寻址方式位) 为8位, Store 指令的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分别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和基址寻址方式, 若基址寄存器可使用任一通用寄存器, 且偏移量用补码表示, 则Store 指令中偏移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寄存器个数
指令编址方式如下所示:
偏移量有32-8-4-4=16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