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1)国际合作可以为了解中国农村卫生状况与问题,向中国各级政府提供建议,为帮助中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国际合作可以为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提高卫生实际工作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以及医学和卫生制度建设做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2. 什么是农村?农村社区有什么特征?
【答案】(1)农村的含义
①农村的概念
农村是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居民聚居地。农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由采集生产方式进入农耕生产方式、人类需要定居生活之后产生的。
②农村的特点
与城市相比,农村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 自然生态方面,农村地域广袤,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依存性强;
b. 人文生态方面,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力资源素质偏低,但在相对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中是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c. 谋生职业方面,以广义的农业为基本职业;
d. 动态方面,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长期变迁缓慢。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而加速。
(2)农村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一般指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区别,有五方面的特征:
①人口密度稀疏,同质性强;
②经济活动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③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简明;
④家庭起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邻里关系密切;
⑤风俗习惯成训,民间宗教意识较深厚。
3. 文化下乡有什么意义?
【答案】文化下乡是指城市有组织地将图书、报刊、戏曲、电影、电视等送下乡,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文化下乡的意义体现为: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抓住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深入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三下乡”活动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改进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成为工业反晡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密切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
4. 怎样理解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1)农业政策是国家、政党为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制定的行动准则。
(2)农业政策的不断建立、完善,是适应国际、国内实际的需要,也是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 农村社会学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答案】(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缘由一是美国农村现实的需要,二是美国社会学注重实际和应用指向的培育。
(2)农村社会学的传播
①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它与美国社会学会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此后,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形成了制度,大大地推动了各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相继独立,以及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得以独立发展。
6. 结合实际,谈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答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重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负担己得到明显减轻。但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农民负担的内容已由“税”转化为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己不再是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农业附加税等内容,而是乡
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这些是涉及农村公共利益所需费用,但是也为乡村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以农村公共利益为名,加重农民负担找到了借口。
(2)农民负担的形式主要从“征收”转变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当前农民负担的形式不再是征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力式。
(3)乡村债务负担严重,农民负担面临强大的反弹压力。
乡村负债严重,不仅旧债无力偿还,而且新债务还在不断地増加,这些不但攀升的乡村债务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负担。
(4)“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普遍存在着不经过审批手续而向农民强加费用的“三乱”现象(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且屡禁不止,这些都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
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负担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其表现包括:
①农民负担的增幅超过了农民纯收入的増幅,且居高不下。
②农民的合理负担分配不均:
a. 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负担相对较重,因为这些地区农业省份相对集中,第二、三产业部门不发达,地方政府常以加大对农民的提留和统筹来调节社区经济收入分配。
b. 从事不同产业的农民发展不平衡,低收入阶层农民负担较重,尤其是负担按田亩计算时,这种差异更明显。
7. 农业的性质是什么?农业生产有什么特性?
【答案】(1)农业的性质
①农业是社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去实现植物和动物的再生产,来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②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起点。
(2)农业生产的特性
①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
a.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 农业生产在广大的空间进行,具有较大的分散性;
c. 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强烈的季节性; d. 一些农产品既是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又是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双重性。
②农业不仅在生产上有其自然特点,而且在经济关系上也有其社会特点。
8. 农村民间信仰有哪些特征?
【答案】我国的民间信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功利性和世俗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