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
A. 交叉滞后设计
B. 时间序列设计
C.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 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答案】D
【解析】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前测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2. 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 注意分配
B. 手眼协调
C. 知觉—动作学习
D.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棒框仪是用来研究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实验仪器。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仪器是注意分配仪。研究手眼协调能力的实验仪器是手指灵活性测验仪。研究知觉一动作学习的实验仪器是迷宫。
3. 当实验出现了“霍桑效应”时,为了改进实验,后续研究应采取( )。
A. 双盲法。
B. 消除法
C. 平衡法
D. 对抗法
【答案】A
【解析】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在心理
学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
4.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概率为0.28,虚报概率为0.06,则该实验中的口值为( )。
A. 小于0
B. 等于1
C. 大于1
D. 大于0,小于1
【答案】C
【解析】当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小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右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大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大于1。相反,如果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的和大于1时,说明报告标准位于两个分布相交处的左端,此时击中率的值小于虚报率的值,那么β值小于1。
5.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A. 韦伯
B. 费希纳
C. 缪勒
D. 赫尔姆霍茨
【答案】B
【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6.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
A. 需要史多的被试
B. 研究效率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的处理,就可能产生时间顺序误差,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7.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随机呈现数量相同的靶子词,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左耳或右耳听到靶子词时,要分别做出反应,结果发现,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超过50%,且差异小明显,这一实验结果支持的注意理论是( )。
A. 衰减理论
B. 晚期选择理论
C. 资源有限理论
D. 早期选择理论
【答案】B
【解析】多伊奇提出的晚期选择理论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急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
8. 在探讨情绪(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活动性质(丰富、件的评估、事后回忆)对时间估计的影响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
A. 二因素设计
B. 三因素设计
C. 四因素设计
D. 三水平设计
【答案】B
【解析】实验设计名称中的因素就是自变量,该研究中有三个自变量,因此是三因素实验设计。
9. 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
A. 《定量分析手册》
B. 《心理学大纲》
C. 《实验心理学》
D. 《心理物理学基础》
【答案】C
【解析】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实验心理学》,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10.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外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1)该实验设计是一个( )。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2)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