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691文化基础与写作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于( )
A. 乾陵
B. 昭陵
C. 茂陵
D. 定陵
【答案】A 。
【解析】在唐代,以山为陵是帝王陵寝最为突出的形式,其中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在陕西省乾县的梁山,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之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峰顶置,形成天然门户,气势宏伟异常。
2. 明代最大的类书是( )。
A. 《太平御览》
B. 《册府元龟》
C. 《永乐大典》
D. 《古今图书集成》
【答案】C
【解析】明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就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主持编撰,参加工作的人员达2169人,前后用了五年时间,由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全书总计22937卷,其中目录即达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二亿七千万字,规模宏大,包罗丰富,如同一部百科全书。
3. “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 )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
A. 龚自珍、魏源、康有为
B. 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D. 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答案】C
【解析】清代朴学,实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几位大儒。这些人感于亡国切肤之痛,斥责理学空谈心性误国,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经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据,其结果就是走向考据。
4. “简册”中的“简”的意思是( )。
A. 简单
B. 竹片
C. 请柬
D. 手写
【答案】B
【解析】“简册’夕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每根竹片称为“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连接起来的竹片,就称为“简册”。
5. 在以下办学形式中,类似今天私立大学的是( )。
A. 太学
B. 国子监
C. 书院
D. 私塾
【答案】C
【解析】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其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实,书院有点相当于今天的私立大学: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来的。
6. 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 )。
A.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 《论语》《孟子》《荀子》《列子》
D. 《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这才开始有“四书”之称。
7. 《西厢记》的作者是元朝的(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白朴
D. 王实甫
【答案】D
【解析】土实甫是兀代前期又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所创作的杂剧,至今仍存十四种,其《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
8. 甲骨文发现地是( )。
A. 洛阳
B. 安阳
C. 信阳
D. 荣阳
【答案】B
【解析】“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9. 西藏在( )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A. 唐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解析】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沿袭至今的省制,其中新设立岭北(蒙古)、辽阳(东北)、甘肃、云南四行省,西藏也在此时正式划入中国的版图。
10.“红娘”出自哪部古典戏剧? ( )
A. 《西厢记》
B. 《琵琶记》
C. 《长生殿》
D. 《桃花扇》
【答案】A
【解析】王实甫是元代前期又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所创作的杂剧,至今仍存十四种,其《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红娘”即为剧中人物。
二、填空题
11.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_____。
【答案】杭州
【解析】大运河由隋场帝于大业元年修建,至大业六年完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从荣阳过黄河,经临清直达北京; 南面则向东开掘,到淮阴后折而向南,由扬州过长江,从江南的镇江经苏州到达杭州终点,全长二千四百余公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