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691文化基础与写作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
【答案】《皇览》
【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巫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己失传,现只有辑本。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朽钞》。
2. 公元前138~前126年____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张骞
【解析】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往西域寻找被匈奴驱逐的大月氏人,以便与之联合,共同抗击匈奴。在途中被匈奴扣留达十年之久,逃脱后,经楼兰、龟兹,翻越葱岭,经大宛、康居,终于到达人月氏,却遭拒绝。尽管这一次未能与大月氏取得联盟,但却打通了一条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和文化。
3. 大致说来,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_____”。
【答案】六礼
【解析】从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4. 皇帝用的印章称为_____
【答案】玉玺。
【解析】秦始皇称帝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称为“玉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确立了号令天下的凭证是“玉玺”。“六方玉玺”成为最高统治着权力的象征。除皇帝外,任何人不得使用玉料篆刻印章。
5. 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出现的陆羽的《_____》。
【答案】茶经
【解析】《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它总结了唐代以前种茶饮茶的经验,也记述了作者的切身体验,其出现标志着饮茶文化的进步与转变。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6. 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成书的《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答案】颜氏家训
【解析】到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出了一位教育家颜之推,他搜集历代家教典故,结合自己的家教实践,写成《颜氏家训》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学”、“兄弟”、“治家”、“风操”、“慕贤”、“涉务”、“杂艺”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7.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_____。
【答案】《大雅》、《小雅》
【解析】《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二类。其中,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8. 公元618-907是中国_____朝时期。
【答案】唐
【解析】公元618年,隋场帝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陇西豪族、驻守太原的大将李渊及其子李世民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9. 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__。
【答案】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它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10.到目前为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我国共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答案】34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全国行政区划也有过不少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是: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1.在中国,举行饮菊花酒、登高眺远、插戴茱英的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答案】重阳节
【解析】占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其风俗来由源于道教记载,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曾有对重阳节的记载。
12.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和_____。
【答案】灵渠。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一是由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兴建的“都江堰”; 二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三是由秦将史禄开凿的“灵渠”。
13.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
【答案】世界屋脊。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又有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之称。
14.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注意记录、总结饮食经验、种类和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就记载了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并在烹调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答案】随园食单
【解析】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的晚期,在烹调方面积累了以前的经验,各种总结烹调技术和仪器加工的专著纷纷出现,其中以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最有代表性,它不但记载了从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而且对烹调技艺提出了许多高明见解。
15.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_____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答案】殿试
【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取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16.我国字典的雏形始自《_____》。
【答案】《尔雅》
[解析】《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其作者己无考,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著作,是一种训话性质的辞书。“训话”是解释词义和字义的意思。现存《尔雅》共19篇,前3篇解释一般词语,后16篇分类解释词语,对各种名物加以解说。《尔雅》不但是我国最早的训话学专著,而且是后世字典的雏形,《尔雅》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