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812刑法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自诉案件较公诉案件一审程序有何区别?

【答案】公诉是指检察院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自诉是对于法律规定的某些案件,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以个人的名义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要求法院依法惩处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1)案件来源不同。公诉案件由国家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提起; 而自诉案件是由被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

(2)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小同。公诉案件中犯罪行为的性质一般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较大,除公诉机关认为所指控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对被告人定罪和处以刑罚申请撤回起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外,人民法院必须依法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而自诉案件犯罪行为的性质多数不甚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较小,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对告诉才处理和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3)审查程序不同。现行刑事诉讼法弱化了公诉案件进行庭前审查的实体内容,基本上实行程序性审查; 而自诉案件应经_次审查,第一次是立案前的程序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标准,根据立、审分离的原则,审查的主体应是专门审查立案的人员。第二次审查是开庭前的实体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这一开庭审理的必备条件,审查的主体是负责该案审理的审判组织人员。

(4)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完全相同。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自诉人同被告人和解而撤回起诉的,法院就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重要区别之一。

(5)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同。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是自诉人,居原告地位,而公诉案件中公诉机关(人民检察院)居原告地位,被害人则处于并不承担主要控诉职能的地位。

(6)举证责任不同。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规定为完全由自诉人承担,对于缺乏证据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人民法院又无法调取和收集到必要的证据,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诉讼,或者裁定驳回诉讼; 而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完全由公诉机关承担。

(7)刑罚处罚的轻重不同。自诉案件的刑罚处罚,一般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而公诉案件的刑罚处罚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

(8)案件的可分性特点不同。自诉案件中一个犯罪行为侵害了数个人的利益,其中任何一个受害人都有权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没有提起控诉的受害人,有权放弃诉讼。如果是数人共同对某一人实施某一犯罪行为,受害人有权对其中一人或几人提起控诉,受害人的控诉均应视为有效; 但公诉案件具有‘案不可分的特点,即-个被告人犯了数罪,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所有被告人,都必须一案审理,不能“一罪一审”或“一人一审”。

(9)审理期限的要求不同。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2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15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羁押的,适用公诉案件的审限规定; 未被羁押的,应当在受理后6个月以内宣判。

2.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不仅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保护执法者本身”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是对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积极意义的评价,认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可以起到双重的效果:一方面是诉讼参与人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执法者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因而理解这句话应当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

(1)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意义

①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有利于确保刑事实体法的正确实施,从而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应有法律评价,使有罪的人得到应有处罚,使无罪的人免受刑事处罚,防止发生错案和冤案。

②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意味着是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程序权利的维护。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可以使得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避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会被强迫自证其罪,也可以免受刑讯逼供的威胁。

③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可以防止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询私枉法。正当的法律程序下,司法者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其行为受到监控,因而其不能滥用权力,这样就可以防止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侵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④严格按程序办事,督促司法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的时间,能够尽快的了结案件,防止因诉讼过程的过分迟延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益的侵害。

(2)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对于执法者的意义

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不仅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意义重大,对于处在强势地位的执法人员也有重大意义。

①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可以增加办案的正确率,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冤假错案一旦被公布于众,负责的相关人员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案而导致的冤假错案,责任更重。减少错案率本身就是对执法者的保护。

②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能够增强司法人员的威信,增强人们对于司法人员的信任和尊重。这种威信和信任对于司法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③严格按法律程序办案,可以提升各方当事人对于案件处理结果的可接受性。刑事案件不仅涉及到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还涉及被害人和社会群体的感受问题。司法人员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办案,就能使各方相信处理结果的公正性,从而接受该结果。案件可接受性的增强对于减少诉累和当事人对于执法人员的纠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④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司法人员就可以摆脱请客和送礼的缠绕,公正的处理相关的案件。这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3. 简述适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

【答案】适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主要有: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外国人犯罪的或者中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符合《刑法》第8条、第10条规定情形的外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的犯罪和中国公民犯罪的案件。

(3)符合《刑法》第9条规定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包括中国的领土(领陆、领空、领水)和中国的船舶、航空器。“外国人”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人的国籍,依他在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予以确认。国籍不明的,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予以查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兔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 简述我国实体公正的基本要求。

【答案】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是指案件实体的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刑事案件实体公正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地认定,做到证据确实充分,或者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

(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

(3)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罪重在法律上发生疑问的,应当从有利于被追诉人的角度作出处理。

(4)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

(5)已生效的裁判得到合理有效的执行,使实体公正最后得以真正实现。

(6)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特别是无罪错作有罪处理的案件,依法采取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

5. 在没收违法所得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欠的合法、正当债务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没收财产的范围,只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对罪犯个人及其抚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费用,不得没收属于罪犯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对于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二、论述题

6. 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诉讼终止与诉讼中止的区别。

【答案】刑事诉讼的中止

刑事诉讼的中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情况或出现某种障碍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将诉讼暂时停止,待有关情况或障碍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刑事诉讼中止的意义在于:

①可以促使公安司法机关采取措施努力消除引起诉讼中止的原因,尽快恢复诉讼的进行,及时打击犯罪,保护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