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822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资金的内涵与特性是什么?
【答案】(1)农业资金的含义
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农户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
(2)农业资金的运动特点
①农业中资金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
由于农业生产受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限制,农业中资金的周转速度要比工业中资金的周转速度慢得多。
②农业中资金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由于农业生产一般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因而农业中资金的运动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资金在投放和回收的时间上很不平衡,而且投放与回收时间不一致。
③农业中资金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不仅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还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年成丰歉的很大影响,农业资金利用的效益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④农业资金在循环周转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
农产品既是农业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品,又是重新加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并且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这部分农产品可能留作农户自身消费,而不经过流通转化为货币。
⑤农业资金的低收益性和效益的外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农业的比较效益逐渐下降。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对农业的投资不仅会产生经济效益,还会产生社会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转变为投资者所有,而社会和生态效益却具有外部性,对此市场和价格机制失灵。
2. 试分析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主客体特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影响。
【答案】(1)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环境条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交易的市场设施条件
硬件设施越完备,交易越顺畅,农业龙头企业越容易在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农产品。 ②农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条件
法律法规越完善,交易越顺畅,交易成本越低。要达到这些法律的要求,仅靠市场交易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③农产品交易的其他环境条件
a.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加入WTO 后,企业及其战略在农业国际竞争当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户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企业连接,提高组织化程度。
b. 国家对农业实行的保护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实行的扶持政策
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一系列的“绿箱”农业政策,就有利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c. 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农产品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水平提高以后,可能使农产品的差异性增大,使企业运用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更深更精的加工成为可能。
(2)农产品交易的主客体特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农产品特性农产品的生产属性、自然属性、质量属性和消费特性等对交易特性有非常大的影响。农产品特性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交易特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a.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
农产品的生产属性主要指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的高低以及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生产投入品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提高,需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不确定性越大,可采用合同制或一体化经营等组织形式。
b. 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主要指农产品体积的大小、易腐性和易损性。
如果农产品的体积很大,则运输成本增加,销售半径缩小,销售的不确定性扩大; 如果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那么就需要及时销售和处理,就需要在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投入专门的设施和技术,这样就会出现较高的交易频率、质量的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
c. 农产品的质量属性是指其质量的可考核程度。
农产品质量具有经验品和信仟品的特性,市场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d. 农产品的消费属性主要指农产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用途比较单一的农产品,如果没有稳定的交易关系,农户就会面临很大的交易风险。
②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特征
a. 农户的经营特征
农户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户的经营规模、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专业化的经营大户更倾向于和农业龙头企业结成某种更为紧密的关系。
b. 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
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特征主要指经营目标、经营规模、经营产品、产权结构等。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按股分红; 合作社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对外追求盈利性,对内要为社员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利润按交易额所占比例分配为主。
经营规模大的企业有更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可能拥有更高的品牌价值,信用程度较高。
3. 分析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
①粮食安全的范围
粮食的宏观供给能力及稳定性; 家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与居民营养水平;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安全性。
②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粮食安全涵盖了以下三个层面:粮食是食品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追求食物保障目标中,往往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最低要求。在全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各国逐步将追求粮食安全的目标转向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
①食品质量的定义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食品质量的高低指食品满足使用标准或要求的程度。
②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食品安全仅仅是食品质量中的安全特性,从属于食品质量的范畴。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前提。由于食品质量的范畴要远大于食品安全的范畴,食品生产商在追求食品某‘品质时,可能以安全性为代价。
③食品质量的意义
对政府来说,其关注的食品质量对象主要限于安全特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的关系:食品营养是食品供给的终极日标。食品营养素的缺乏和食品安全之间密切相关,食品供给不足、不安全食品的供给或膳食的不平衡均可能产生食品营养问题。食物成分的摄入量水平就决定了这种营养成分的安全界限,食品中某种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①食品卫生的定义
食品卫生是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中国食品卫生定义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②食品卫生的范围
从中国《食品卫生法》的实际应用范畴看,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养殖环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