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会出现政策目标的多元化?
【答案】市场机制失灵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大目标是社会公共利益,但在实际监管执行过程中表现为目标的多元性。原因包括:
(1)只注重保护城市消费者的利益
因为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食品的加工营销企业集中在城市,政府便于管理,但对广大的农村市场却疏于管理。
(2)注重提高本国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对出口的食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对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要求却小严格。
(3)注重保护农业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重视食品质量的时期,一也到了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的阶段。食品质量安全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会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政府需要增加相关的财政支出或对此提供补贴保障农民收入。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食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危害等,也被纳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
(5)注重解决最为迫切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一些国家政府难以全面监控,因而注重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政策目标的多元化还可能产生相互之间的矛盾,政需要府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协调。
2. 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1)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
流通起到缩短生产和消费距离的作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流通过程是由“三流”组成的,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①商流是指商品所有权和货币所有权的转移,是商品价值不断被实现的运动过程。包括交易过程中的看货、洽谈、签约、成交、结算等业务内容。通过商流形成交易,卖主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到买主手中,而买主手中的货币转移到了卖主手中。
②物流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空间位置移动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输、流通加工、仓储等业务内容。
③信息流是指与交易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的搜集、处理和传递的运动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使用等。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是知识和行情的传递载体,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服务。
(2)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实现商流目的的手段,是流通的基础业务活动。信息流反映商流和物流的运动过程,对商流和物流活动起指导和控制作用,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二者之间,信息流是导向,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一方面,信息流既制约商流,又制约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 另一方面,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3. 试从理论上来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答案】(1)尼尔逊将商品分为二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①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决定商品品质;
②经验品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
③信用品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能借助于其他的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
(2)食品质量要素的品质特性,既具经验品特性,又具有信任品特性,而食品安全要素更多属于信任品。
①市场机制在搜寻品特性方面不会出现失灵;
②在经验品市场上,市场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厂家的声誉投资和广告策略等途径改善信息传递,缓解由质量信号传递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③在信任品市场上,市场机制则完全失灵。
(3)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传递,是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特性。传递成本则是这种转换的交易成本。通过第三方介入市场,如产品检测或质量认证,提高信号传递机制,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高质高价。生产者无法接受高检测成本,产品价格也会因为增加检测成本而变得高昂。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
①食品安全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风险性较高的食品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用;
②食品的供给商也仅仅愿意在消费者可以觉察的安全性层面提供这一安全水平的食品,否则即使供给的食品安全性很高,却可能带来效益的损失。
4. 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此? 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
【答案】(1)超级市场的含义
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主要经营食品、清洁品及家庭其他日常用品,品种齐全,特别适合购买频繁、用量大的易耗类消费品。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
(2)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
①行业集中化的要求
行业集中化就是指在一个行业中,由于少数企业享有竞争优势,逐渐扩大规模,从而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大多数市场份额。
农产品及食品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效果明显,他可以带来产品采购、仓储、配送、促销、研发、培训等许多方面的规模优势。
农产品连锁经营的产生一开始就带来了大量流动摊贩和小商店的破产,因此零售行业集中化的演进,要求零售企业走向连锁化; 反过来,连锁企业凭借规模经济的优势,通过投资建新店,兼并、收购等方法又大大地加快了零售业集中化的趋势。
②零售企业经营合理化与快速成长的要求
农产品通过连锁经营,商业零售企业具备了联购批发功能,减少了交易环节,节省了采购费用; 各个分店的进货就不再是交易行为,而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协作关系,从而也减少了谈判交易费用; 逐步把外部市场交易纳入企业内部,实现了最少的环节、最低的浪费、最高的效率。
③降低经营风险的要求
农产品连锁经营能够有效地降低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总部可以将这些需求信息反馈给农业的“龙头”企业,从而可以使农民从预测性生产转变为订单性生产。
(3)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条件
①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日趋丰富,买方市场形成
②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零售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城市为连锁店的建立或网点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等技术的进步为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了支撑
(4)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策略有:
①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②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统购分销这一竞争优势得以发挥的中心环节,配送中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高度集中的采购与配送行为,使流通规模扩大,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配送中心可以通过配送作业的规模经济,降低流通费用,有效地减少了门店的库存,加速了鲜活农产品的流转,从而增强了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对农产品营销企业来说,可以考虑选择他有型或共有型农产品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与连锁经营的对接。
③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