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0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

【答案】生命周期理论的重要含义主要有:

(1)经济增长是国家储蓄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会感到至少不必为未来储蓄,因为将来的收入会更好。这样储蓄率会骤然下降。相反,当收入和经济产出缓慢增加时,人们就不得不从收入中挤出钱来储蓄,那么储蓄率就会提高。

(2)当想要对消费者支出进行解释和预期时,财产应当被考虑在内。对任何人而言,财产的价值仅仅是未来会从财产中获得的预期回报。财产可以算作未来预期收益的一部分,将会既影响家庭的支出行为又影响家庭的储蓄行为。财产总额增加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财产且可以减少为退休而准备的储蓄。

(3)生命周期理论支持永久收入理论。该理论能解释为什么预期未来收入提高会刺激个人消费,而对未来收入较差的预期会减少消费。

(4)生命周期理论同样能解释为什么暂时的政策变化既不能影响支出也不能影响整个经济活动。例如,税收暂时的变化可能对当前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对一生的收入却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暂时的税收变化不太会影响消费者的支出。

(5)生命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因为它使经济学家们在试图解释家庭所作的消费决策时将财产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考虑在内,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经济学家们从生命周期理论开始理解总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2.

证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

, , )。 (y :总需求,P :

价格水平)的斜率为负数(设

【答案】总需求函数表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IS 曲线方程为:

LM 曲线方程为:

把方程①和方程②联立求解得:

整理得:

因为所以即总需求函数的斜率为负数。

3.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统计中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案】GDP 是现代国际社会用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虽然GDP 概念被普遍运用,但是GDP 在统计中存在以下不足:

(1)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一些经济活动没被计入GDP

①国内生产总值是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自给性的生产与劳务(例如家务活)就不在GDP 统计范围之内,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被计入GDP 。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

(2)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 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

(3)GDP 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

GDP 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有些数据是根据人们的申报得出来的,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申报时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此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规定不同,故统计出来的GDP 并非基于同样的标准。

鉴于GDP 指标在反映福利方面的卜述局限性或缺陷,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对GDP 指标的统计项目进行调整。提出调整的三类指标:加上闲暇、加上地下经济、减去环境破坏。

4. 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案】(1)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产生了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该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

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和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用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IS-LM 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于段(或工具)变化使IS (或LM )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二、论述题

5. 什么是通货膨胀? 按照相关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说明,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1)通货膨胀的含义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便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 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政府收入主要为税收和公债,政府支出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如下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减少转移支付。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卜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除了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其他转移支付项目如农产品价格补贴也应随经济风向而改变。

③增加税收。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该适当增加税收,尤其对于造成经济过热的需求通过税收引导和控制,增加相关企业成本,适当减少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防止经济过热。

(3)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