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2中国文学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02年梁启超的一文_______将小说提高至新国新民的高度。

【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解析】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

2.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_______。

【答案】《战国策》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3. 《诚意伯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刘基

【解析】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均收录在《诚意伯文集》中。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其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

4. “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_______。

【答案】《谷梁传》

【解析】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它们不是包含在《春秋》里,而是解释春秋的,其中《左传》被称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

5.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_______。

【答案】诸子散文

【解析】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柯的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6. 汪中的《_______》是清代骈文的代表作。

【答案】哀盐船文

【解析】汪中的骄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卜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骄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其骄文中的绝作,写一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

7.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和_______。

【答案】杜审言

【解析】“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8. 汤显祖剧作《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老师_______是一个迂腐的道学先生。

【答案】陈最良

【解析】《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其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老师名叫陈最良。

9. 宋代“西昆派”以_______编的《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答案】杨亿

【解析】由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得名,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西昆体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艺术上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10.马致远在其散曲名作《秋思》中这样描绘争名夺利的世态:“看密匝匝蚁排兵,_______,闹穰穰蝇争血”

【答案】乱纷纷蜂酿蜜

【解析】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由秦汉帝王和三国豪杰的今昔来说明争名争利最后仍然化为乌有。作品一方面极力歌颂隐居生活的优美与高洁。另一方面又极力描写尘世间争名夺利的丑恶与肮脏,“看密匝匝之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争攘攘蝇争血。”作品否定了功名富贵,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了消极厌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二、简答题

1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

【答案】在先秦散文中,《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寓言的特点主要有:

(1)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

《战国策》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战国策》中的寓言大都即

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这类寓言俯拾皆是,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等。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营造辩丽横肆的艺术风格

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鹏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说辞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席间的事物为例,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

(3)运用寓言形象说理,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其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裨阎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2.《牡丹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中《闺塾》一出写的是什么?

【答案】(1)主要内容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说八道,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上金变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是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2)《闺塾》

《闺塾》主要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各自性格。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

《闺塾》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13.简述宋玉《九辩》的文学史地位。

【答案】《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