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没有规划的人生必然是混乱的,没有规划的职业也必将如此。”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构成人才这种资源的个体——“人”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作为“资源”的素质、规划职业发展的轨迹、在资源分配的竞争中合理的得到配置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社会所关注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素养的手段也逐渐的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与发展同西方国家相比较晚,在以应试教育为主体的时代背景下,本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只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就业指导”的形式存在,更多的则是靠“人”的自修或社会工作的磨砺来完成。大学生群体作为构成“人才”资源的基本要素之一,对其的教育和培养除基本素质、职业技能、文化底蕴等方面外,“职业生涯”观念的灌输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对于人的个体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人职匹配,使每个人在职业人生中居安其所、职安其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模式,其所有权性质的新颖性、自主政策的灵活性、办学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的独特属性,使其在办学资源配置方面与传统公办大学相比更为灵活,校企联合、产学研模式更为多样,政策环境也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可以更多的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可以更好的实现“所供即所求”的理想模式。但与此同时因为独立学院的招生批次偏低、生源质量较差、师资配套较弱、教学内容偏实践性和应用型,致使其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高端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初次择业的起点相对较低。因此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树立长久的职业观,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漫长的社会工作中从底层逐步向高层过度,最终进入高端人才市场。所以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也必然要不断创新。
艺术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类别之一与普通类专业相比有着其特殊的内容。对于专业实践能力和人才内外在素质的要求较高,所培养专业人才传统择业领域属于文化领域,择业面较窄,发展空间也比较局限,在国家“倡导大力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和“传统文化形式增速缓慢,新兴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挑战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新颖的择业观和发展观必然是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力弱、择业面窄、发展空间低、传统择业领域瞬息万变等不利因素,该如何通过有效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竞争力,树立职业发展观将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兴模式其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的相关研究就更为稀少。第二、独立学院艺术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对解决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结合本人在日常工作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经验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得到的思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