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813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资本的部门间竞争,导致利润率的不平均化,甚至高低悬殊。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的部门内部竞争,最终会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即形成平均利润率。

部门竞争是不同部门的企业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的竟争。资本围绕着利润率高低在不同部门间流入与流出,引起不同部门商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利润率的变化。在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十资本外流,生产能力下降,商品供应减少,价格会上升,利润和利润率会升高;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则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入,使生产能力扩大,商品供应增加,价格趋于下降,利润和利润率会下降。这种资本在部门间围绕利润率高低所进行的自由流动,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最终会导致各部门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均衡,形成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二、简答题

2. 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下基本要素: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规范化的市场主体是指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人和群体。市场主体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要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给出的“游戏规则”。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具

体表现在:一是各类市场相互联系成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是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3)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运行的。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转的条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制度。

(5)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因而在分配上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以及资源配置既要受提高效率和经济增长等经济因素的引导,也要受社会公平等人文价值因素的约束。在一次分配领域,完善市场机制和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调整个人收入和地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答案】(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人量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规则而获得好处。当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在不同市场上开展活动时,就不会面临规则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它们也可以利用在国内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贸易获得好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是极不对称的,它们作为不同的市场主体,在进入市场以前的资源T 赋差异极大。从这种不对等的实力状况出发,在市场上进行所谓的“公平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弱肉强食。

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好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作为惟一规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性多边组织,产生之初完全充当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又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代言人。IMF 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将其规则扩展到全部国际经济交往领域。

由上可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对等的国际制度,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和承担更少的成本。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和对国际制度的主导权。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即带来机遇,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有:

①改善资金和先进技术不足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之初,为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它们现实的资源享赋却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缺少资金和技术,这种资源供给结构小能满足下业化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资

本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吸引资本、技术,接手外来的产业,加快国内工业化的完成。

②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扩大,出现了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浪潮。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在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将传统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要素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传统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全球性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工业化,是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③推动对外贸易的扩大。目前世界贸易发展出现一个新特点,即制成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发展中国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增长。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己经在一些工业制成品贸易和产业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

④在参与国际合作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为自身在国际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中国家从开放和参与全球市场中,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也可以从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体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高,经济发展往往比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贫困人口不断下降。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有:

①资本流动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引进外资,同时又避免本国资金的外流,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加大,资本的过度流入也会造成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一旦因某种因素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会对国内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②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他们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比重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会因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而受损失。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占领,又使得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

③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和经贸制度下展开的,在加入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力不强,干预经济的能力有限,其主权很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4.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关系。

【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儿点内容:

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