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813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应和收入效应? 画图说明微观经济学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的解释。

【答案】(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2)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进行解释

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十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这种随着物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反而增加(减少)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图中的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 点和b 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X 1′X 1″,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 可得:

应。而且,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

为替代效应; 是收入效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

的总效应X 1′X 1″为负值。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 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单要素投入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答案】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 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 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 之间的关系。要素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MPL 为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由于产品价格P 为既定常数,故上式显然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 到要素使用量L 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性质,可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向右下方倾斜,如图所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 的需求曲线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3. 完全竞争市场如何推导短期供给曲线,垄断市场为何不存在供给曲线?

【答案】(1)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尚都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它们都是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根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SMC)的均衡条件来确定惟一的能够带来最大化利润(或最小化亏损)的产量。随着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水平需求曲线的位置上下移动(实际是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对应的惟一均衡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就得到一系列由市场价格和相应的产量构成的点,将这些点连起来就构成了短期供给曲线的基础,实际上这些点就在短期边际成本线上。由于厂商短期生产必须在停止营业点即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进行,因此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点以上部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就是短期供给曲线。由于平均可变成本线最低

点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都是递增的,因此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的原因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P 总是大于MR 的。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因此,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4. 有人说,气候不好,农民的收入减少对农民不利。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农产品价格会上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对农民有利。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答案】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 1上升为P 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 2E 2Q 2和OP 1E 1Q 1的面积之差。

二、论述题

5. 联系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理论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分析教育信号在克服这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1)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劳动这种特殊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