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846中国现当代文学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亚里士多德《诗学》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诗学文献,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类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性科学,诗学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因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着重于诗的创制,是对怎样创作悲剧和史诗的一种技术性论述。
2. 视角
【答案】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是和小说的叙述者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由亨利·詹姆斯在1907年至1909年间写的小说的分析性序言里作为小说批评的一个概念提出。叙事视角是指叙述小说作品的角度,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即作家以什么身份充当作品的叙述者,分为叙事者视角,人物视角,情节视角,读者的视角。
3. 文学社会学
【答案】文学社会学是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从创作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因此,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4. 大众文学
【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5. 气盛言宜
【答案】韩愈在《答李诩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 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6. 典型
【答案】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二、简答题
7. 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案】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
(1)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报告文学的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打情与议论。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是其突出特征。
(2)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散文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人比重。
8. 简述艺术起源“游戏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游戏说”是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之一,其主要观点有:
(1)艺术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2)“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游戏,其实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在席勒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审美的游戏,是对动物性游戏的提升,它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游戏,作为游戏冲动,作为调和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中介,创造了最广义的美。
(3)自由是审美与游戏的根本特征
游戏可以调和人身上自然与理性的矛盾,使人处于自由状态,从而达到人性的完满实现。席勒认为,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由。而人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是自由的。基于以上观点,他认为审美与游戏是相通的。这也正是在审美摆脱任何外在目的,而以自身为目的,心灵各种内力达到
和谐因而是自由的这一意义上使用游戏这一概念的原因。
(4)艺术活动是“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其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谷鲁斯也标举游戏说,但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弹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谷鲁斯借鉴了文艺史上古老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该学说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当然这种“内模仿”区别于动物的模仿,而具有人的本能的特点。
总之,游戏说试图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
9.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1)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南宋范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兀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
(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 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虚境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下,这就形成犷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