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6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0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14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6中国古代文学与古汉语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18

一、名词解释

1. 本义

【答案】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一个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是引申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2.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3. 平仄

【答案】平仄是指诗文的韵律。它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4. 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5. 六书

【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

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

(1)象形:木、日。

(2)指事:本、末。

(3)形声:徒、芳。

(4)会意:森、相。

(5)转注:“考”“老”相授。

(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6. 《词诠》

【答案】《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的一部虚词词典。按语法词类来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虚词的通常用法及特殊用法。体例是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共收字五百以上。通俗易懂。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答案】作:兴起。

8.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囊囚以成其好。

【答案】宥:宽赦,这里当原谅讲。

9. 辭曰:“責車收,以何市而反? ”

【答案】(1)责:债务,债款。“债”古字,后写作债。

(2)市:买。

10.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呼? ”

【答案】丈夫:男子的通称。

11.對日:“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封贼,非子而谁? ”

【答案】(1)亡:逃亡。

(2)竟:国境,边境,后来写作“境”

12.下臣不幸,屬富戎行。

【答案】屬:恰巧。

13.诛三父等而夷三族。(《史记·秦本纪》)

【答案】夷:诛杀,消灭。

14.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

15.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钮鹿贼之。 ..

【答案】(1)骤:多次。

(2)贼:杀。

16.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

【答案】如:往,到……去

三、填空题

17.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称“某某切”。其方法是___。

【答案】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起来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解析】反切法是中古代汉语中的注音方法,相较于直音法,它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缺陷,如若不认识反切字就起不到注音效果。

18.宋代,___把《___》、《___》、《___》、《___》合為“四書”,作為儒家的基礎讀本。

【答案】朱熹;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解析】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夕,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五经。

19.“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中的“再”的意思是___。

【答案】两次

【解析】再:再一次,两次。

四、综合题

20.标写《新城道中》诗的平仄方式,并分析其中拗救现象。

新城道中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答案】(1)平仄方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