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小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2. 城市建设
【答案】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和永续发展。
3. 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4.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5.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6. 社会拎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
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7. 内群体
【答案】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 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休的感情。
8. 舒茨(Aifred Schutz)
【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
,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说的“社会事实”
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二、简答题
9. 社会运动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答案】关于社会运动的形成和演变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集体行为论; 资源动员论; 框架建构论; 政治过程论;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理论观点主要表现为:
(1)集体行为论
基本观点包括:a. 在价值立场上,对社会运动基本持负面看法,认为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存在是一种社会病态,是破坏性的、危害性的; b. 在理论逻辑上,用非理性的不良清绪去解释社会运动的爆发和进程。
(2)资源动员论
①社会运动不是盲日的、非理性的不正常行为,而是理性地追求自己利益的正常行为。 ②社会运动本身还会消耗其他资源,不是仅凭匹夫之勇就足以支撑的。
③对社会运动的发生和进程的影响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运动的资源动员能力,包括能获取的资源的总量和资源使用的效率。
④社会运动领袖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下作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和竞争。
第一,整个社会的富裕和发达程度,决定社会运动能够动员的资源的总量和基本类型。
第二,所有社会运动作为一个部门与非社会运动部门之间的资源竞争。第三,不同“社会运动业类”之间存在资源竞争。“社会运动业类”是指持相同社会变革倾向的所有社会运动组织。
第四,同一运动业类内部,不同运动组织之间也存在竞争。
(3)框架建构论
①参与社会运动是理性行动,潜在的社会运动参与者都是理性人,强调对思想的动员。思想动员的根本任务是要将原本不同步调的思想统一起来,实质是建构一个概念框架,并向潜在的运
,努力说服他们接受。人的思想是可以被建构和操纵的。 动参考者“推销”
②框架建构是‘个竞争性的甚至对抗性的过程,很多社会势力都在向民众推销自己的概念框架,压制别人的概念框架,以达到巩固自己、瓦解对手的目的。框架建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操纵性过程,但思想并不是可以完全操纵的,一个时代主流的合法性观念为思想操纵的可能性设置了一个限度。
(4)政治过程论
①坚持社会运动参与者是理性人这个基本理论假设,更关注“政治机会结构”对社会运动发生和过程的影响。
②社会运动本质上是居于体制内的当权派与遭到体制排斥的“挑战者”之间的对垒。影响社会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机会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第一,政治体制的开放程度; 第二,在体制内部,精英之间保持立场和行动一致的程度; 第二,体制内精英支持社会运动的意愿和可能性; 第四,国家镇压社会运动的能力和倾向。
(5)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社会运动研究的两大传统是以勒庞为渊源的西方研究传统和以马克思为源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
①两大传统的根本区别
第一,西方传统偏重研究中小型的、改良陛的社会运动,而马克思主义传统偏重研究大型的革命性运动。
,即解释社会运动发生、发展和衰败的规第一,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世界”
,即怎样运用革命去实现人类的解放,研究无产律; 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主要目的是“改造世界”
阶级的路线、策略和手段。
②马克思主义传统关于社会运动的观点
第一,革命运动本质上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是阶级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小可避免的。
第二,只有革命才能彻底打破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梗桔,实现生产力的彻底解放,大步推动社会进步,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步骤和手段之一。
第三,革命的目标及诉求、组织方式、所能取得的社会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10.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