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先提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 邓小平
B. 刘少奇
C. 邓子恢
D. 陈云
【答案】C
【解析】1962年7月9日、11日,邓子恢在中央党校作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邓子恢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他说,现在集体经济的经济管理大部分没有搞好,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表现在社员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责任制没有建立起来,邓子恢主张要固定所有制,使所有权、生产权、管理权、分配权统一起来。邓子恢提出要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在196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邓子恢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并被认为是刮“单干风”。
2.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
A. 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
C. 中共一大纲领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人革命。
3. 文革时期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工作是哪一年?( )
A.1971
B.1973
C.1975
D.1977
【答案】C
【解析】1972年后,在周恩来、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开始全面整顿。
4.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业救国
B. 民主共和
C.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D. 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以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5.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顺序应该是( )。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
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
④蒋介石政策重心自抗日转向反共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日本侵华战争战线太长,为了从泥足深陷的中日战争中摆脱出来,加紧了对重庆国民党政府的诱降活动,这导致了蒋介石反共倾向的增长,并最终导致蒋由抗日转向反共。
6. 下列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四行二局”中“四行”的是( )。
A. 中央银行
B. 中国银行
C. 交通银行
D. 中国工商银行
【答案】D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四行二局”包括下列几个核心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7. 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 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答案】A
【解析】1927年下半年,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召开八七会议,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8. 下列事件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各革命阶级进行联合斗争并取得重大成果的是( )。
A. 五卅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新文化运动没有同工农运动结合,而是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初期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后期主要是工人阶级为主体,并发展为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1925年5月,五卅运动爆发,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也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动摇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五卅运动后,革命风暴扩展到全国。广州、北京、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济南、徐州、青岛等数十个城市的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示威或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加入斗争的行列。全国投入到这场斗争的群众约达1200万人。这是“五四”后出现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和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9.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的依据是( )。
A. 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变化
B. 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变化
C. 不同阶段革命的性质不同
D. 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转化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的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阶级矛盾占主导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农民阶级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采取的土地政策基本原则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