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1949- )是20 世纪80 年代德国文
学界一位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作家。1980 年,聚斯金德创作了他的处女作《低音提
琴》,这部作品在剧院演出后,一举轰动了德国剧坛,也使聚斯金德受到了广泛关
注。1984 年,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出版,这部作品以
令人匪夷所思、引人入胜的情节征服了读者。此后,聚斯金德还创作了中篇小说
《鸽子》、《夏先生的故事》和几篇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凭借紧凑的情节结构、高
超的创作技巧、丰富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寓意,如同春涧清流一般,在世界
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在德国国内,福斯特尔等在其编撰
的文学史中,把聚斯金德列入后现代作家之列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就巨大的国际
影响而言,小说《香水》以常常被忽视的“气味”为创作主题,在小说的结构样
式、人物形象、创作笔法和观念塑造等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和包括侦探小
说、犯罪小说等通俗文本之间构成了模拟、戏仿的交流关联。这部作品中采用的
多重编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后现代文学的全新的解读视角。《低音提琴》、《鸽
子》和《夏先生的故事》等作品,同样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方式,展现了后现代
人类的生存境遇。
从整体环境架构方面看,在聚斯金德的创作中,现实与非现实往往重叠和交
融在一起,并最终指向更深层次的现实。从个体身份认同的角度看,个体总是处
在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和追寻的阶段,回归自我成为聚斯金德笔下永恒的主题。从
创作方法来看,聚斯金德广泛地采用了戏仿和模拟的手法,注重“元叙事”的消
解,架构了一个多元的情感和价值体系。通过对这一体系的架构,聚斯金德呈现
给我们了一个复杂细腻的后现代性的迷宫。不管这迷宫是否有一个出口,我们在
迷宫中踏出的每一步,都离出口更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