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1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9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0 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字学831文学综合之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41
一、名词解释
1.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其次是视觉上的“寂”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2.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3. 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4. 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二、简答题
5. 试以一个剧本为例,谈谈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哈姆莱特》位列莎士比亚“四人悲剧”之首,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这部悲剧写于17世纪初,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哈姆莱特》可以说是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超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莎士比亚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历史题材,《哈姆莱特》体现了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精神,广泛地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图景,但同时它又着力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激烈的思想斗一争,将残酷的宫廷斗一争、日常的家庭生活场景,与神秘怪异的鬼魂、墓地的戏谑、真疯和装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特性。
(2)情节创设丰富生动
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的或者交错的情节。《哈姆莱特》中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而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既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意义,也在互相转化中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其他次要情节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同时,他的戏剧情节丰富,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图景。《哈姆莱特》情节的丰富性表现在它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闺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展现。莎士比亚常常突破古典戏剧的清规戒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3)悲喜剧因素融合《哈姆莱特》是悲剧,但是作者打破了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将喜剧因素融入其中,获得了丰富的美学效果。例如,掘墓人场景和波洛涅斯送别儿子场景,都具有喜剧气氛。
(4)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莎士比亚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在反面人物中,克劳狄斯这个“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奸贼”,阴险狠毒,笑里藏刀,表面对人和气,善于笼络人心,实际无比凶狠奸诈。在正面人物中,特别是哈姆莱特,其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内心的层层矛盾,使其具有特殊的魅力。奥菲利娅天真柔弱,既真心爱哈姆莱特,又甘心做波洛涅斯的工具。霍拉旭理智冷静,同哈姆莱特一样,抱有人文主义的理想,富于正义感,但性格不同,又没有如哈姆莱特那样肩负起不共戴天的复仇任务,自然不会产生哈姆莱特那样激烈的内心斗争。除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外,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还充分利用“独白”这一传统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得他的性格更加深刻和丰富。
(5)语言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
莎士比亚将无韵诗体与散文、有韵诗、抒情歌谣等融为一体,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他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或雅或俗、亦庄亦谐,目的都是为了
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哈姆莱特》中,人物的语言形象化突出,莎士比亚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来表达人物的复杂心理,人物的语言呈现出多样化风格,紧密地配合着人物的性格。此外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
总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创作使英国的人文主义具有了世界意义,在欧洲戏剧和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亚在其中期悲剧创作时期,共写出《哈姆莱特》等7部悲剧以及《一报还一报》等4部喜剧。这时期莎士比亚的悲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更趋成熟,揭露批判的力量加强,剧作的情调和风格也发生变化,带上了悲愤沉郁的色彩。后期传奇剧时期,莎士比亚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剧和《亨利八世》。他的4部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的力量,促使坏人悔改。
6.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答案】圣经文学对欧美文学的影响:
(1)欧洲文学的书面源头
除古希腊文学外,圣经《旧约》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另一重要母体和源头。《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后,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的书面源流之一。
(2)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
《旧约》的宗教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仅成为欧洲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成为欧洲文学的一大特点。中世纪,欧洲以新旧约《圣经》为蓝本,形成了很有影响的宗教文学。世俗文学英雄史诗也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英雄史诗大多借基督教反对异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其寻求统一,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骑士传奇弥漫宗教的神秘气氛和掺杂着许多怪异的故事。宗教戏剧的情节都取自《圣经》和圣母、圣者的传说。
(3)欧美文学的源泉
《圣经》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14世纪英国诗人乔雯《坎特伯雷故事集》,16世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17世纪英国弥尔顿的《力士参孙》、《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当代德国作家托马斯. 曼《约瑟和他的兄弟们》都取材《圣经》。《圣经》成了欧美文学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直到今天,许多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早期人道主义精神
新旧约中的“平等互助”、“爱人如己”,同情弱者的思想,对欧洲许多作家的创作倾向产生了影响,体现了早期的人道主义精神。它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形成。
(5)欧美文学受圣经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三种类型:模仿、改编和借用
对《圣经》的模仿改编以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最为突出。对《圣经》的借用各时代文学均有。借用分为两种,一是借用名词典故充实自己的作品。例如哈代《裘德》卷首语引用“圣经”:“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