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电视采访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电视记者如何介入采访现场? 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电视记者在现场应尽量减少对现场的人为影响,讲究介入方式,尽可能不干预现场; 同时,记者又要时时介入,利用提问、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发掘现场的有用信息,利用记者介入调查原因,了解线索,搜集不同见解。电视记者介入现场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旁观式

在电视采访中尽量不在镜头中出现摄制组成员的形象和声音,同时在节日的编辑中努力消除摄制组在采访现场的存在痕迹,这就是所谓“旁观式”的镜头存在方式。旁观式的现场介入方式是电视记者介入现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比较完整地保留采访现场原生态的生活状态。由于记者干预减少到极点,采访对象能充分展现其日常的面貌,从而使采访风格更加冷静而客观。

②记者躲在镜头后,可以充分突出采访对象。

③由于日常生活的平淡,使旁观式采访增加了难度,一些纪录片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拍摄周期才能记录下足够的素材。

(2)声音参与式

这是电视记者比较常用的一种镜头存在方式,即记者在现场的拍摄镜头中只出现声音,在某些关键时刻用提问或对话方式与被采访者交流,但始终隐藏自己的形象。采用“声音参与式”,有以下好处:

①由于隐去了记者的形象,这一点与旁观式介入方式一致,采访所拍摄的素材能够保持突出采访对象的优势,避免记者的形象喧宾夺主。

②记者的声音作为一种较为温和的激发现场信息的手段,可以与采访对象形成充分的互动,避免现场节奏过于缓慢和信息冗长的现象发生。

声音参与式也存在一些问题:观众明明知道现场中有记者的存在,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很多题材中这种情况并不利于节目的构成与意义表达。

(3)出镜参与式

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将全部身体、言行出现在镜头中的现场介入方式就是出镜参与式,也叫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