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后勤工程学院建筑学355建筑学基础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萨伏伊别墅
【答案】萨伏伊别墅是由现代建筑设计大师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的作品,位于巴黎附近的普伊西地区。该别墅建成于1930年,是一座22.5米×20米的大规模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建筑采用统一的白色墙面与玻璃窗组成。建筑底层三面由细柱支撑,中心设置门厅、车库及各种服务用房,并在中心设置了一个通向上层的斜坡式通道。建筑二层在客厅、餐厅及卧室之间设置了露天的庭院,三层是采光充足的主人卧室和晒台。内部墙面由于不承重,因此空间分隔极其灵活。这座乡村别墅向人们展示了柯布西耶此时期“建筑五特点”的建筑思想。同时,简洁的建筑形态也表现出柯布西耶独特的机器美学观点。
2. 第一国际大厦
【答案】第一国际大厦是一座56层高的塔楼建筑,位于美国达拉斯,建于1975年。建筑主体采用“工”字形断面的钢结构支撑,在内部还加入同样的斜拉交叉形钢结构加固,虽然整个结构体系非常简单,但却有效地减少了高层建筑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外部采用统一而不间断的玻璃幕墙覆面,是一座禀承密斯风格的“玻璃盒子”式的高层建筑。
3. 瓦尔顿7号公寓大楼
【答案】瓦尔顿7号公寓大楼是波非尔的成名作,是一座位于巴塞罗那郊区的大型综合性住宅。整个公寓大楼由18座塔楼组成,这些塔楼在底部呈弧线形分开,至顶层又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整体。公寓大楼外部采用独特的半圆柱体阳台形式,而在内部则在各塔楼的相交处形成一个开阔的中庭,各塔楼中还有相互连接的公共性庭院,而各种规格的公寓就环绕在这些公共建筑之间,巧妙地解决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搭配问题。
4. 巴黎先贤祠
【答案】巴黎先贤祠是由新一代建筑设计师索夫洛设计的,也是一座挑战建筑结构的极限作品。巴黎先贤祠全长110米,翼殿宽82米,原为四臂等长的希腊十字形平而,后迫于教会压力而在东西两面各加建了一个小室,削弱了原来的平面结构。在这座建筑中,索夫洛试图用柱式作为包括穹顶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支撑结构,由圆柱、三角形墩柱等不同柱子支撑的内部空间因此显得格外通透,没有实墙的阻挡,也使建筑内部的采光更加充足。但这种超前的结构并不成熟,以至于教堂建好后不久即出现结构问题,人们将立面中的窗子封死,并在建筑内部加建承重墙体。
5. 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哪几座建筑是它的代表作?
【答案】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1)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
①折衷主义建筑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它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沉醉于对“纯形式”美的追求;
②它在总体形态上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
③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没有获得解决。
(2)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①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设计人:J.L.C.Gamie 。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罗克风格,并掺杂了烦琐的洛可可雕饰。巴黎歌剧院的艺术形式在欧洲各国的折衷主义建筑中有很大的影响。
②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1885~1911年,设计人:Giuseppe Sacconi , 是纪念意大利重新统一的大型纪念碑。建筑形式采用了罗马的科林斯柱廓和类似希腊古典晚期的宙斯神坛那样的造型。
③巴黎的圣心教堂
巴黎的圣心教堂,1875~1877年,设计人:Paul Abadie, 属于拜占廷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
6. 丹下健三有哪些主要设计作品?各有何特点?
【答案】丹下健三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1980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H 本文化勋章。其主要设计作品及特色为:
(1)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该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2)山梨文化会馆
山梨文化会馆注重高度工业技术倾向,以新型的工业技术革命为特征。它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个垂直向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和各种服务性设施。
(3)香川县厅舍和仓敷县厅舍
香川县厅舍和仓敷县厅舍钢筋混凝土墙面与构件比较粗重,但从厅舍外廊露明的钢筋混凝土梁头、各层阳台栏板的形式与比例等等,可以看到它们从规划以至细部处理都散发着日本传统建筑的气息。
7. 包豪斯校舍平面
【答案】
图 包豪斯校舍平面图
四、论述题
8. 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是哪些?分别有何特点?有何作品?
【答案】战后现代建筑的主要思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是战后现代派建筑中最普遍与最多数的一种。它言不惊人,貌不出众,故常被忽视,甚至还不被列入史册。然而,它有不少作品却毫无异议地被认为是创造性地综合解决并推进了建筑功能、技术、环境、建造经济与用地效率等方面的发展。美国由于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主力,故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倾向最先在美国得到开花与结果。
①特点
a. 它在使建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情感需要中,在方法上比较偏重理性。
b. 在形式上也不再是简单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直角相交,而是悦目、动人、活泼与多样化。
②作品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皮博迪公寓,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何塞•昆西社区学校,普西图书馆。
(2)粗野主义倾向
“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由英国一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该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粗野主义在战后的公共建筑中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在欧洲比较流行,在日本也相当活跃,到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