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将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四个不同的层面:中职业教师的人格比较健全和完善,能持有积极的态度,通过积极的行为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中职教师在面对与家人、与同事、与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的关系时,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主动进行调节,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中职教师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并且能够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中职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进行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其他体现自身价值的活动中。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来看,研究学生的多,研究教师的少,对教师心理健康主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定性研究和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阶段,而有关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单一对象的研究,以及中职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朝阳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领导发现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并已认识教师心理健康对整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如何才能逐步提高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朝阳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以此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 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称SSRS量表),对北京市朝阳区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570名职业高中教师和普通高中学校的256名普通高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将所有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电话的方式,分别访谈了60人、7人和10人。
通过调查,得出了如下的结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中职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不同婚姻状况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不同工作岗位中职教师心理状况有显著差异;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有着显著的相关。
通过访谈、分析和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维护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行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应从中职学校教师个人、中职学校和社会支持这三个层面进行了建设。从个人层面,要中职教师加强自我修养、合理调节情绪;学校层面,学校要关注教师健康、健全心理干预机制;社会层面,全社会要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减轻教师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