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60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2. 激励
【答案】激励(motivation 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一般而言,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3.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4. 知识工资
【答案】知识工资是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因为公司需要做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少。但要贯彻这项计划,公司必须有一套高度发达的员工评估程序,必须明确工作岗位,这样工资才可能随着新工作的增加而增加。
5.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
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 德尔菲法
【答案】(1)德尔菲法的定义
德尔菲法(特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2)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
①拟定调查表; ②选择专家; ③通讯调查; ④预测结果的处理。
(3)德尔菲法的特点
①采用通讯调查的方法,参加预测的专家数量可以多一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②经过反复几个来回,得出的预测结果的科学成分、正礁程度必然较高;
③具有匿名性质,预测结果受权威的影响较小;
④最终的预测结果综合了全体专家的意见,具有较高可靠性和权威性。
(4)德尔菲法的优点
①避免了集体决策中面对面的争论,有利于新的意_见和看法讲出来;
②避免了面对面的集体决策容易形成的崇拜权威、服从权威意见、抑制创造性思维的缺陷,有利于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方案;
③能较好地使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专家畅所欲言。
(5)德尔菲法的缺点
①决策时间较长; 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 ③不利于直接交流。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答案】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计划小组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中,通过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点适应了当代组织变革的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优点在于:
(1)节省管理开支。扁平结构由于管理层次少,管理人员相应减少,各种办公设备、办公室及活动经费开支等都可减少,从而节约了管理费用。
(2)高层领导比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扁平结构通过管理层次的减少,缩短了上级与基层之间的行政距离和感情距离,密切了上下级关系,改善和加强了纵向的沟通联系,使上下级之间接触增多,感情加深,共识增多,更加容易达成默契和实现协调。
(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上级对下级的指导与监督减少,下属不能期望从上司那里得到很多帮助,下属要有效地行使指挥权,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也加大了下属的管理责任,使下属更多地作出决策。下属要迅速提升和承担重要职责,这会加速下属的成长。
(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下属在决策中的作用增强,发言机会增多,同时由于上
级把主要的作业责任授权给下级,就使得高层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决策。
(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由于管理层次减少,使卜下信息沟通加快,决策更加迅速,经营机会把握得更好。
授权是指将权力分派给其他人以完成特定活动的过程。它允许下属做出决策,也就是说,将决策的权力从组织中的一个层级移交至另一个层级,即一个更低的层级。
8. 何谓心理契约,请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答案】(1)心理契约的含义
心理契约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织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心理契约”是存在于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如果将员工的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将雇主提供的报酬分为短期和长期,可以将心理契约分为四种类型:①交易型,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②过渡型,没有详细的任务,雇主提供短期报酬; ③平衡型,任务非常详细明确,而且雇主提供长期报酬:④关系型,任务不明确,但雇主提供长期报酬。
(2)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①减少不安全感。因为正式的书面合同中不可能包括雇佣关系的所有方面,而心理契约正是填补了雇佣关系中的这个空白。
②塑造员工行为。员工会将自己对组织的责任与组织对员工的责任进行比较,并根据重要结论调整自己的行为。雇佣双方虽然不公开讨论心理契约,但心理契约却是员工行为与态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③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于在组织内遇到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3)心理契约在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心理契约使组织变革波澜不惊。基于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员工关系进行管理:
①新员工的心理契约引导。在招聘环节,员工的心理契约就开始形成,新员工通常将在面试中讨论过的待遇、承诺和责任作为自己对组织期望的基础。所以在对新员工招聘和面试的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公开职业信息,跟应聘者进行坦诚交流,并尽量避免做出不能实现的承诺,以免使新员工进入组织后面试时的承诺并不能兑现,对组织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当新员工进入组织之后,企业应该进行入职培训,通过讲座、录像资料、拓展训练、与老员工的积极对话和沟通等,让新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文化、管理制度等深入清晰地了解,领会组织对员工所蕴含的期望和许诺,对心理契约进行重新认识和调整。
②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就是沟通,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沟通能够帮助组织和员工更加了解对方的期望和义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