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909中国通史(截止1949年)[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2. 轮船招商局
【答案】轮船招商局是清末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家企业。1872年,李鸿章令朱其昂拟章试办,次年重订章程,招商集股,正式成立。1885年盛宣怀奉命加以整顿,由官商合办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改组后,归邮传部管辖。
3.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
,“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林长春)
4. 戡乱总动员
【答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在1947年7月4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7日,蒋介石发表了“戡乱建国”演说。18日,
,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并在各地召开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
“戡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戡乱总动员”。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戡乱,并在各地召开戡乱建国动员大会。戡乱总动员的目的除了要动员国民党进行顽固
斗争外,更重要的是要疯狂搜刮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残暴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要实行“总体战”。但种种措施并未挽救国民党的统治,总动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5. 《中法新约》
【答案】《中法新约》是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③中国以后修筑铁路,应同法国商办;④法军退出台湾、澎湖。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6. 训政时期纲领
【答案】训政时期纲领是国民党结束军政实行训政之后的施政准则。1928年10月,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作为约法未制定之前的施政准则。训政纲领规定政权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之;闭会期间由国民党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政权”;国民政府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会拥有训政时期大政方针的决策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解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等。
7.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答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简称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全军共4~5万余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6. 淞沪会战
答: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历时3个月。由于淞沪守军浴血奋战,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8. 统一党
【答案】统一党是民国初年的政党。1912年1月以章太炎为首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与以张謇为首的预备立宪公会合并组成。章炳麟、程德全、张謇、熊希龄为理事。该党以“巩固全国之统一,建设中央政府,促进共和政治”为宗旨。实际上反对同盟会,拥护袁世凯统一。5月合并组建共和党,但不久又退出,继续维持统一党。1913年5月又与共和党、民主党合并组成进步党。
9. 朝贡体系
【答案】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朝贡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1871年,中国清朝政府虽然一再以“大信
,不约”为借口拒绝同曾经的朝贡国日本签订平等条约,但是最后仍然被迫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朝贡体系开始破裂。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10.八一宣言
【答案】八一宣言是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名义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通称。宣言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加紧卖国的情况下,亡国灭种的大祸追在眉睫。中国共产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呼吁,无论各党派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或利害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该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最后号召全民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有专门技能的贡献专门技能,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1.东学党起义
【答案】东学党起义是1894年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起义,也称甲午农民战争。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急忙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清政府于6月5日派直隶总督叶志超率陆军1500人赴朝鲜,进驻汉城南的牙山。日本随即借口保护使馆、侨民,派兵分踞汉城一带要地,之后又陆续增兵。东学党起义平息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2.练军
【答案】练军是清末编练的军队。清政府为制约防军势力,咸丰年间开始改编绿营兵。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奕沂首先在直隶辖内的绿营兵中挑选部分士兵,其军制饷额仿照湘、淮军制,以简器械、勤训练为原则,故称为“练军”。后各省相继仿行。练军多使用新式武器,镇驻战略要地和交通要区,清政府重视练军胜于防军。至1898年,各省防军、练军总计36万余人。
二、论述题
13,同盟会领导和影响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呈现出什么特点?可以看出革命派存在的弱点是什么? .
【答案】(1)主要特点
①选择在距离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遥远,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国南部地区发动起义,这些地区有漫长的海岸线或国防线,便于运输饷械和人员。
②这些起义没有在群众中做深入的发动和组织工作,主要是依靠会党或新军。
③这些起义都幻想短时间内夺取胜利,企图占领个别城市。
(2)存在的弱点
①从起义地点来看,只注意到东南沿海尤其是两广地区,却忽视了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能给清政府造成更大威胁的,同时还忽视了同日益高涨的群众斗争结合起来。
②从斗争策略来看,忽视发动和依靠群众,主要依靠会党或新军,热衷于少数人的军事冒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