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综合服务IntServ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有何区别?
【答案】(1)IntServ 共由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①资源预留协议RSVP :IntServ 的信令协议;
②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用来决定是否同意对某一资源的请求;
③分类器(Classifier ):用来将进入路由器的分组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将不同类别的分组放入特定的队列;
④调度器(Scheduler ):根据服务质量要求决定分组发送的前后顺序。
(2)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的区别:
①有保证的服务(Guaranteed Service ),可保证一个分组在通过路由器时的排队时延有一个严格的上限;
②受控负载的服务(Ccmtrolled-load Service ),可以使应用程序得到比通常的“尽最大努力”更加可靠的服务。
2. IP 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IP 地址方案与我国的电话号码体制的主要不同点:
(1)交换方式不同。IP 地址方案是基于存储转发交换的,而电话号码基于电路交换的; (2)IP 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用来标示网络中的某一台主机,它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与主机地理位置无关。而电话号码则是固定的用来标示某一个用户终端,透过一个具体的电话号码,可以知道相应的国家代码,地区代码,交换局代码,然后是用户代码。
3. 什么是重放攻击,怎样防止重放攻击?
【答案】入侵者C 可以从网络上截获A 发给B 的报文,C 并不需要破译这个报文(因为这可能很花很多时间)而可以直接把这个由A 加密的报文发送给B ,使B 误认为C 就是A ,然后B 就向伪装是A 的C 发送许多本来应当发送给A 的报文,这就称为重放攻击。C 甚至还可以截获A 的IP 地址,然后把A 的IP 地址冒充为自己的IP 地址(这叫做IP 欺骗),使B 更加容易受骗。
为了防止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不重数。不重数就是一个不重复使用的大随机数,即“一次一数”。在鉴别过程中不重数可以使B 能够把重复的鉴别请求和新的鉴别请求区分开。
4. 试分别讨论以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提示:请弄清什么是“透明传输”,然后考虑能否满足其条件。)
(1)普通的电话通信。
(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
(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
【答案】透明传输实际上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当所传数据中的比特组合恰巧与某一个控制信息完全一样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使接收方不会将这种比特组合数据误认为是某种控制信息,这样的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就被认为是透明的。
(1)由于电话系统的带宽有限,而且还有失真,因此电话机两端的输入声波和输出声波是有差异的,在“传送声波”这个意义上讲,普通的电话通信并不是透明传输。但对“听懂说话的意思”来讲,基本上是透明传输。但有时个别语音会听错,如单个的数字1和7, 这时就不是透明传输;
(2)—般说来,由于电报通信的传输是可靠的,接收的报文和发送的报文是一致的,因此应当是透明传输,但如果有人到电信局发送“1849807235”这样的报文,则电信局会根据有关规定拒绝提供电报服务(电报通信不得为公众提供密码通信服务)。因此,对于发送让一般人看不懂意思的报文,现在的公用电报通信不是透明通信;
(3)—般说来,电子邮件是透明传输,但有时不是。因为国外有些邮件服务器为了防止垃圾邮件,对来自某些域名(如.cn )的邮件一律阻拦,这就不是透明传输,有些邮件的附件在收件人的电脑上打不开,这也不是透明传输。
5. —个UDP 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答案】在一个以太网上,UDP 用户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应当划分成6个数据报片。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各个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 1480, 2960, 4440, 920和7400。
6. [1]采用漏桶机制可以控制达到某一数值的、进入网络的数据率的持续时间。设漏桶最多可容纳b 个权标。当漏桶中的权标数小于b 个时,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速率加入到漏桶中。设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为Npkt/s(pkt 代表分组),试推导以此速率进入网络所能持续的时间T 。讨论一下为什么改变权标加入到漏桶中的速率就可以控制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
[2]在题[1]中,设b=250token,r=5000token/s,N=25000pkt/s。试求分组用这样的速率进入网络能够持续多长时间。若N=2500pkt/s,重新计算本题。
【答案】因为在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为:
络所能持续的时间为:T=(rt+b)/N。
[2]T=(n+b)/N=0.21s
若N=2500pkt/s,则T=2.1s。
7. 10Mb/s以太网升级到100Mb/s,1Gb/s和10Gb/s时,都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为什么以太网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淘汰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并使自己的应用范围从局域网一直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
【答案】(1)将10Mb/s以太网升级到100Mb/s,lGb/s和10Gb/s,并非将速率简单地提高十
因此,以此速率进入网
倍、百倍甚至是千倍,这里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帧格式、帧长度、传输媒体以及工作方式等。
①为了在已有以太网进行升级时仍能和较低速率的以太网通信,帧格式应该保持不变;
②在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时,为了保证在速率提高的同时令参数保持较小的值,需要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
③由于速率不断提升,以太网的传输媒体逐渐由铜线向光纤过渡;
④从半双工向全双工方式过渡。10Mb/S以太网只工作在半双工方式下,而高速以太网都可以在全双工方式下工作。
(2)以太网应用范围的扩大是因为其本身有很多好处:
①它是一种成熟的技术;
②互操作性很好;
③在广域网中使用以太网价格便宜;
④统一的帧格式,无需进行格式转换,从而简化了操作和管理。
8. 一UDP 用户数据报的首部的十六进制表示是:06320045001CE2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还是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 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答案】十六进制的06 32代表源端口,00 45代表目的端口,00 1C代表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E2 17代表检验和字段。因此源端口1586, 目的端口69, UDP 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字节,数据部分长度20字节。
由于目的端口号<1023, 即目的端口是熟知端口,因此,该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的,熟知端口69对应的服务程序是TFTP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