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时变特征及原因探讨

关键词:股指期货, 价格发现, Granger因果检验, 共有因子模型, 事件分析法

  摘要


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5年来,对于改善我国股市运行机制、完善产品工具体系和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立多样化产品结构、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政策需求日益凸显,股指期货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股指期货市场具备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当前正在高速腾飞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带来参考价值,还能够对新上市的上证50股指期货(IS)和中证500股指期货(IC)的市场发展提供借鉴。此前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学者们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随着市场交易规模的逐步扩大,相关交易制度安排的不断修正,投资者对指数期货的认识不断加深,市场趋于成熟,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诸如期货市场保证金、持仓限额层面等内在交易机制的改变,还是诸如股票市场融资融券等其他市场的外部信息冲击,都有可能给期现货市场带来影响,从而影响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全面更直观地反映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变化,本文创造性地对Granger因果检验和共有因子模型中的PT、IS、MIS等模型采用滚动窗口的估计方法,从而揭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并不总是显著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考虑到我国股票和期货市场上一些重要的微观结构变化和政策变化,本文利用事件分析法,基于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探讨了一些机制和政策的调整是否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终发现,股指ETF的创新、股票市场融资融券门槛放宽等外在市场冲击事件对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而诸如保证金比例调整的期货市场内在机制改变却没能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产生显著影响。